第04版:运动

运动调节 远离“节后综合征”

本报记者 杜婷婷

配图选自网络

春节假期结束,昨日是上班第一天,不少人感到无精打采,出现了“节后综合征”。

节日和工作日最大的区别就是作息时间的差异,前者宽松但没有规律,后者紧张但有条不紊。因此,在这两种状态中转换,人的心情难免会有些纠结。而人的身体则更难适应,会出现很多应激反应,也就是“节后综合征”。

健身教练贺文锋说:“运动可以有效疏解‘节后综合征’,慢跑、游泳等都很有效。不过,大家锻炼时尤其要注意,只有将身体活动开,才能加大运动量。”

他建议,随着气温回升,大家应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过,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游泳、瑜伽等。老年人可以散步、慢跑、打太极、踢毽子。

让自己运动起来

“我是学生,放假比较早,一般回家之后会帮家里提前准备一些过年用的东西或是打扫屋子,迎接春节的到来。春节期间,我陪着家里的长辈走亲戚,逛庙会,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宅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杜冰艳说。

杜冰艳在春节假期过得比较松散,晚上不睡,白天不起,作息不规律,打乱了生物钟。距离开学还有几天时间,为了调整状态,杜冰艳开始和她的小伙伴们进行徒步运动。

贺文锋表示,徒步走在不同的街道中,就像是在用脚丈量一座城市,能放慢脚步仔细欣赏身边的风景。这种徒步的运动方式很舒服,不用追求速度,不仅能调节自身状态,还能欣赏沿途美景。

运动要适度

近几年,每次小长假过后,市民卢燕冰都会用运动来调节身体和心情,让自己尽快进入正常的状态。卢燕冰说,他平常锻炼以打篮球和跑步为主。但今年春节期间天太冷,不适宜跑步和打球,因此他选择了游泳。

他觉得游泳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游泳能让身体真正舒展开来,使人的疲惫状态得到明显改善,还有助于改善睡眠。

“每次到节假日的最后一天,我都会到游泳馆游几个来回。”卢燕冰说。

贺文锋提醒,无论是做哪项运动,大家都要掌握适度原则。节后,大家通过舒缓的运动放松、调节身体,调整好作息,就能远离“节后综合征”。

2019-02-12 本报记者 杜婷婷 1 1 济源日报 c_19132.html 1 运动调节 远离“节后综合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