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刘清享受的是人才住房保障政策。去年以来,我市出台配套政策,规范办理流程,推进政策落地,目前已办理人才住房33户。
来自卲原镇东阳村的残疾人侯永生,长期居住在几间阴暗潮湿的破窑里。2018年5月,他申请到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公租房,高兴得一夜都没睡着觉。他说,搬到新房里,还办了喜事。现在成家后也稳定了很多,不像以前,搬来搬去比较飘忽。有国家政府出台这些政策,我感觉很好。
从忧居到宜居,越来越多的居民实现了安居梦。2018年,我市全年受理公租房申请2720户,新增公租房分配1946套,受理数量和分配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截至2018年12月底,政府投资公租房完成分配6605套,超额完成省、市公租房分配目标任务。
安居才能乐业。在对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的前提下,我市将新就业大学生和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实物配租保障体系,近2万户居民在政策保障下住上公租房。
就业兴保障强 增强城乡居民获得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促进就业。我市始终把促进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确保重点群体就业企稳向好。2018年,我市先后举办108场公共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7.3万余个;发放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818万元,有2995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托住了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底线”;利用失业保险开展“护航行动”,发放稳岗补贴974.8万元,惠及87家企业,稳岗13359名职工。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15041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337人,就业持续稳健增长绘就经济发展亮丽底色、擦亮民生工作名片。
支持创业。2018年,我市组织4781人参加创业培训辅导,获批4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一次性创业补贴惠及292名大学生、失业职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962.5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8000万元的149.53%,其中返乡下乡创业担保贷款1.01155亿元,新增返乡下乡创业3347人,创业带动就业3700余人次,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同时,我市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要求,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2018年济源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3.1万人、70.5万人、11.5万人、11.92万人、11.44万人,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民生保障更加可靠有力。
我市还建立了城镇职工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居民门诊重特大疾病达到35种、城镇职工达到34种,17种抗癌药纳入基本医保目录范围,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运行更加公平可持续,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生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进入2019年,我市提出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聚焦推动城乡居民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相信在这片有梦想有温度的土地上,让新时代的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城乡居民的生活会迎来“幸福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