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直拳,后直拳;左勾拳,右勾拳。注意一只手出拳的时候,另一只手要护着脸部……”一个身形瘦小的女生正在指导学生练拳。她叫杜冰,今年21岁,是一名武术教练。杜冰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皮肤白皙,眉宇之间透着一股英气。
21岁的杜冰与武术结缘并非偶然。“我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小时候经常跟男孩子一起玩。我读初中时,对武术很感兴趣。父母得知我的兴趣后,非常支持,积极帮我找武术馆。”杜冰说。
“2008年的暑假,我妈给我报了一个跆拳道培训班。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爸专门去馆里‘探了几次班’,看看我的练习情况。他说我出拳没力量,练的是花拳绣腿,根本不能防身。后来,我爸在网上搜到一家散打武术馆,得知馆里的教练马振山获得过全国冠军,就决定让我跟着他练习散打。没想到,我这一学就是10多年。”杜冰说。
“我学散打之前有点犹豫,但上完体验课后,就坚定地告诉父母,‘这就是我想学的武术’。”杜冰说,“在散打课上,师兄们都很厉害,脚踢在靶上发出有力的声响。我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它练好。”冥冥中的一份武缘,牵引她开启了习武之路。
“散打看起来简单,但练起来并不轻松。比如,同样是打靶的动作,别人随意踢一脚,发出的声音就很响亮,而我却踢不出这样的效果。”杜冰说。学习武术,就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杜冰不仅学会了散打动作,还学会了坚持。
杜冰回忆,在习武的过程中,她练的最多的一个动作就是鞭腿。因为,鞭腿的力度不好掌握。“为了把鞭腿这个动作练好,我每天都扶着墙反复练习。”杜冰说。没有什么事情是轻轻松松就能成功的,只有勤奋耕耘,才会丰收硕果。虽然练习的过程很枯燥,但当打出来的动作既流畅又有力量时,杜冰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基本功练得差不多之后,杜冰开始接触实战。“我刚接触实战时,没有任何经验,心理压力很大,有时紧张的都不知道该出拳还是该出腿了。学散打的男生较多,女生很少。实战的时候,我都是和男生对打。毕竟男女力量有差别,我还是个新生,经常挨揍。”杜冰说,“实战的目的是检验自己练的如何,寻找自身不足,激励自己努力练习。”
“挨打的次数多了,我就气馁了,觉得自己太弱小,也没了刚开始学习散打的劲头,去上课的次数逐渐减少。”杜冰说,“后来,我不断反思,觉得打不过别人是因为自己练得还不够好。如果现在放弃了,以后遇到危险,怎么保护自己?于是,我慢慢调整心态,重新走进武术馆练习。在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中,我挺过来了,散打水平也逐渐提高。”
“我周一至周五正常上学,周末练习散打。这个习惯,我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杜冰说。虽然高中学习压力比较大,但杜冰并没有因此而将散打搁置一边。“我平时学习紧张,周末打靶子、打沙袋正好可以缓解一下学习压力。”杜冰说。大学期间,杜冰练习散打的次数较少。因为她在外地上学,没有合适的教练。
“很多人觉得散打不适合女孩子,但我认为,武术没有性别之分,没有职业之分,每个人都可以练。”杜冰说。
习武有很多好处。学习散打不仅能磨炼意志,还能强身健体。“练习散打的过程中,腰部的活动比较多。别看我身体比较结实,但是腰却比体型相似的女孩的腰细。”杜冰笑着说,“如果朋友出去玩,她的家人就会问和谁出去,一听说是和我出去,就很放心。我觉得这种被信任的感觉特别好。”
杜冰大学学的是会计专业。毕业后,她并没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选择当一名散打教练,只因对武术的热爱。“我回到了自己当初学习散打的武术馆,在那里当起了教练。以前,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只管自己练好就行了;但是现在,我是一名教练,要操心很多事,要让孩子们把每一个动作都学会,把散打练好。”杜冰说,“我很喜欢和孩子们相处。未来,我会不断提高散打水平,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武术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