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人居环境改善,不仅要完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群众精神追求。“转变群众思想观念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引领,积极宣传,让群众感受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幸福指数。”山口村村委会主任姚修伟介绍,通过教育引导,群众养成了自觉维护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真没想到,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村,经过一番精心打造,道路成了风景线,村庄成了景区,庭院成了景点,我们的生活更加安逸了。”农民姚尽红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村民皆是“美容师”
在古杨树庄村农家门前,新种植的南天竹格外引人注目。挺拔的身姿,火红的叶子,为寒冬增添了一抹“春意”。“这是村里免费发放的树种,家家户户都在种植。春夏季节是一片绿色,秋冬季节则是一片火红,不但可以美化庭院,而且给人以无限生机。”村民李秀清一边忙活,一边介绍。
在村党支部书记李红保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整个村庄。一路上,整治边沟的、清扫垃圾的、硬化路面的、修建花池的场景不时映入眼帘。“在人居环境改善中,全民参与,人人都是‘美容师’。”李红保介绍,从2006年开始,村里每年都为村民发放一把扫帚,号召大家保持房前屋后、自家庭院干净整洁,自觉养成文明习惯。村里还完善基础设施、配备专职保洁人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人居环境长期干净整洁。
走进村民尚明英的家,不大的院落里鲜花盛放。宽敞的客厅里摆放着绿萝、吊兰,令人赏心悦目。该村党支部委员李根法介绍,在人居环境改善中,村里还开展了争创“摆放有序整齐美、卫生清洁环境美、花木茂盛绿化美、身心健康生活美、文明风尚和谐美”“五美示范庭院”评选活动,并以环境卫生整治、庭院美化、党员志愿服务、文明乡风培育等行动,为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助力。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文明素养,增强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愚公儿女正在以竞进的姿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愚公故里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