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豪
前几天,有朋友在微信群里发了张照片,是一张捡到的火车票,让失主来认领。随后,有眼尖者指出,车票上的车次是几天前的车次,应该是没用了,被随手丢弃的车票。
坐完火车,如果没有报销需要,车票的使命就算完成了,不少人会将票据丢弃——这种在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今后有望不断减少。据报道,铁路电子客票已开始在一些地方试行,今年将在全国高铁系统进一步推广,网上订票后,乘客不必换取纸质车票即可直接刷身份证上车。
可别小看了减掉的这张小票据。我们不妨来简单算一笔账:据统计,2018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约29.7亿人次。随着电子客票的推开,旅客出行更加便捷,同时将带来数十亿计“小纸片”的节省。
这些年,生活中类似的小改变、小节约,变得越来越多:寄一个快递,以前光纸质面单就有好几联,现在直接在手机上下单就可以了;网购商品,以前要是需要发票,商家会将票据和包裹一起寄过来,现在直接申请电子发票就行了;在一些城市,公交、地铁也已经可以通过手机扫码乘车……电子客票、电子面单、电子发票,这些电子化的产品,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更时尚,同时减少了许多资源的消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些具体环节需要理顺。比如,虽然国家已明确了电子会计档案的法律地位,但是电子发票在有些单位报销时,还是遇到了不少“尴尬”。近日就有媒体报道,有的单位并不支持电子票据;一些单位虽然支持,但是需要将其用A4纸打印出来提交,这样的结果,只会让纸张的消耗不减反增。
纸片不大,但要是以亿计,就能省下不少资源。很多时候,绿色的生活方式,就存在于你我的身边,存在于车票、发票这样的寻常小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