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识这个东西,身为济源人、中医粉和古玩迷,实在汗颜。
前两天,猪头发过来一张图片,上面是一个手掌大的中空圆环,由两个铜制半圆环扣合而成,一面铸着八卦图,一面铸着古星相图。跑古玩市场多年,真没留意过这种小东西。
“这个叫虎撑子,也叫药铃!”没多大一会儿,他兴奋又得意地跑过来宣布新发现。是了,中医与《易经》一脉相承,讲究天人合一,药铃的图案正该是这样的。
过去店铺少,街上天天都有叫卖声。“豆腐豆芽——”“冰糕冰糕——”“磨——剪子来戗菜刀——”“收——破烂,破烂换钱——”……也有不用叫卖人就知道的,民间管这叫“八不语”。“梆梆梆——”木梆子一敲,大家就知道是卖香油的来了;听到“当当当”的铜锣响,小孩子就往外跑——准是卖芝麻糖的来了;换货郎的拨浪鼓声音是“拨浪浪——拨浪浪——”。其他行业的响器,我们这代人真没见过几个,尤其是这虎撑子。
虎撑子起源的传说和济源的地名虎岭有关。传说药王孙思邈去山中采药,被一只老虎拦住了。这只老虎不但没发威,反而伏跪在地,张大着嘴不动。药王一看,只见老虎喉中卡着一块大骨头。怎样才能取出骨头又避免危险?如果老虎因疼痛而闭嘴的话,他的胳膊一定会被咬断。药王突然想起扁担上的一个铜环。他取下铜环并将它放入老虎的口中顶着它的上下颚,手从铜环中央穿过,伸入老虎的血盆大口迅速地拔出卡在喉中的骨头。诊疗结束后,药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铜环。被医好的老虎连连摇尾点头,甚至愿意给药王当坐骑。从那以后,铜环被改造成一个中空的手摇铃,成为行医人的标志。
玩古玩的乐趣就在于不断有新发现。虎撑子是古玩行里的冷门收藏,但存世的却各不相同:小的像戒指,大的比手镯还要大,有铜的,有铁的。不过,所有的虎撑子中间都留有一个窄缝,可以看到环内的两枚铁弹丸,一摇就会 “呼灵灵”作响。据说,过去游医摇动虎撑子时有个规矩:如果放在胸前摇动,表示自己是一般的郎中;与肩齐平摇动,表示自己的医术较高;举过头顶摇动,象征自己的医术非常高明。而且,经过药店门口时虎撑子是不能摇动的,因为药店里供有孙思邈牌位,倘若在此摇动虎撑子便有欺师藐祖之嫌,药店的人是可以没收虎撑子,并要求不懂规矩的人向孙思邈的牌位进香赔礼。不知道是由于虎撑子盛行时的年代太过久远,还是因为虎岭就是这个传说的起源地,过去的郎中没人敢在这里摇虎撑子,济源的老人们对虎撑子也没有什么印象。
一个河北的藏友玩民俗藏品,手中有两个虎撑子。他管这类生意人用的响器叫“八不语”:算命人敲打的器物叫报君知;卖折扇的人用的东西是七星铃;磨剪子戗菜刀的人所用的器具是惊闺;收古董的人用的是小铜鼓;剃头匠的专用器叫唤头,加上虎撑子和我们小时候记忆里换货郎、卖香油的人用的响器,共是八样。
前几年去山西柳林,见老城边一个小巷里有张桌,桌上扣个碗。当地人说,只要见门前这样摆放的,就知道那是卖当地小吃“碗团”的。这种心领神会的老规矩总会让人心生莫名其妙的欢喜。往事不可追,唯旧物可回味。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东西渐渐成为记载历史的碎片了,而古玩的价值就在于挽留住它们身上的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