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德育银行”

如月

开办“德育银行”,累积“德育存款”,争当“优秀储户”——梨林镇各中小学的做法,不仅使德育教育有了抓手,而且培育了一批“道德富翁”。近几年的“愚公家乡好少年”“河南省美德少年”名单中,屡见梨林好少年的名字。

道德是一个地方的文明标尺,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行的外在表现,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君不见,市二院急诊科医生赵粉艳,双手扒着挂在悬崖上的大货车,冒着生命危险对伤者进行施救,表现出医务工作者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崇高职业道德;公交车上,一名孩童在妈妈怀里熟睡,因怕孩子的鞋子弄脏座位,这位妈妈就把自己的背包垫在孩子脚下,表现出为他人着想的良好社会公德;环球小汽车出租公司任素珍在发现乘客多付了660元车费后,多方联系乘客退还多余车费,表现出拾金不昧的优秀个人品德……他们用自己的行为,为“德育银行”增加“存款”。

“德育银行”看似无形,实则有形,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会在“德育银行”里体现。与赵粉艳、任素珍等人的美德行为相比,我们也遗憾地看到,还有个别人时不时地闯红灯、随地吐痰、说脏话。这样的行为,相当于在“德育银行”里透支。久而久之,必然是“银行存款”减少、个人信用降低、城市形象受损。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对一个城市来说也是如此。济源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市民自觉构筑自己的精神坐标和道德高地,涌现出李玉儒、连德全、李进中等一大批“济源好人”“道德富翁”。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济源好人”“道德富翁”又引领着城市的道德风尚,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济源人好”的坚实基础。

衷心希望每一个济源人心中都有一座“德育银行”,今天存一点、明天存一点,“道德富翁”会越来越多;你存一点、我存一点,“德育银行”必然更有底气。

2019-01-10 如月 1 1 济源日报 c_17991.html 1 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德育银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