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2岁至7岁的孩子没有什么道德观念,7岁至13岁的孩子虽然有一定道德观念,但缺乏自律能力。当孩子出现拿别人东西的行为时,家长应科学引导。
最近,市民周女士遇到一件烦心事。她发现10岁的儿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前段时间,我妹妹的平板电脑不见了。她找遍整个卧室都没找到。妹妹问我的儿子是否拿了,我儿子说没有。”周女士叹了口气说,几天之后,她在儿子的书柜中找到一台平板电脑,这才意识到儿子撒了谎。
“我当时很生气,严厉批评了儿子。他说自己以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但就在几天前,我发现他拿了别人的手表。”周女士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担心,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出现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呢?“2岁至7岁的孩子往往分不清什么是‘你的’‘我的’‘他的’,以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可以拿走,没有什么道德观念。7岁至13岁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道德观念,但缺乏一定的自律能力。当孩子出现拿别人东西的行为时,家长应科学引导。”心理指导师赵丽娟说。
耐心教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当孩子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时,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不要打骂孩子,更不能因此怀疑孩子的人品。此时,家长应该和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孩子拿别人东西的原因。”赵丽娟说,家长要告诉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应该先得到对方的同意。另外,家长还要鼓励孩子主动归还别人的物品,并向对方道歉。
适当惩罚
“经过多次教育,如果孩子还是改不掉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那么,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惩罚措施,比如严厉批评孩子,或者让孩子写检查等。此外,家长还要引导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赵丽娟建议,家长最好用科学的方式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教育片,让孩子学习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等。
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家长要适当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而且,家长还要指导孩子怎样挣钱、花钱、存钱,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并教育孩子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不能随手就拿,要学会自己购买。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个存钱罐,让孩子学会存钱,也可以让孩子通过做家务的方式赚取零花钱。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赵丽娟说,对于孩子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家长既不能轻视,也不能过于指责,要注意引导,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
科学的育儿方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养分。从孩子呱呱坠地起,父母便踏上了育儿之路。他们努力去养育、教育、塑造孩子,却常常被育儿过程中的“小插曲”搞得手忙脚乱。
如何更好地照顾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一个个问题困扰着广大家长,让他们在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时,承受着“甜蜜的负担”。
“育儿有道”栏目会倾听您的育儿故事,收集您的育儿困惑。我们将通过采访相关专家为您答疑解惑。欢迎广大家长来稿。
来稿请注明“育儿有道”字样,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投稿信箱:jyrbsa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