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赵萍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济源市委党校,依旧可见“满园芬芳”。与春季百花争艳的景象不同,扮靓校园的不再是姹紫嫣红的“华丽外衣”,而是随处可觅的文明之花——内容丰富的道德宣传牌,与环境相适宜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遍布在办公楼、教学楼、花池草坪等处的遵德守礼提示牌……徜徉其中,记者被崇德修身、向善向上的文明气息所感染。
市委党校是中共济源市委直属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也是文明创建的重要窗口。近年,市委党校乘创建文明单位的东风,结合自身特点,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突出特色,将文明创建要求贯穿到各项工作中,不断将创建活动引向深处,带动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在独具特色的文明氛围中,市委党校收获累累硕果: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全省社科联系统先进单位,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十九大精神宣讲先进单位,全市组织、宣传思想、统战、党务政务公开、保密、敬老模范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目标考核先进单位;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党性教育培训基地……一项项荣誉凝聚着市委党校教职工的智慧与汗水。
严谨的工作秩序、独特的校园文化、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明氛围……如今,这里的一点一滴无不彰显着文明涵养、散发着文明气息。
加强领导 形成长效机制
作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阵地,市委党校始终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使其成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党校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
在创建过程中,市委党校根据班子成员分工变化,及时调整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使文明创建工作始终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切实做到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健全、职责明确、工作落到实处。
每年年初,市委党校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每季度,市委党校都召开文明创建工作交流会,对创建工作进行“把脉问诊”,提出整改思路和措施。此外,市委党校注重制度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先后出台《市委党校开展道德讲堂、好人推荐工作方案》《市委党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等;结合省级文明单位考核标准制定台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文明创建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活动引导机制,市委党校广泛开展各类创建宣传活动,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进展情况等,并不断学习其他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在全校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
同时,市委党校积极开展独具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实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不断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建立长效机制。
立德铸魂 锻造钢铁队伍
学校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从教人员必须在知识层面达到精、深、实、新、准的要求。一直以来,市委党校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坚持将提高教研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作为教学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目标,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努力塑造良好形象。
市委党校不断加大教职工的理论学习力度,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提振大家的精气神。此外,市委党校通过开展精研细读原著活动、科研竞赛活动等,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焕发新活力。
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委党校注重基层调研,选取有代表性的机关、镇(街道)、村(居)、企业,围绕社会实践基地,拟定调研课题,定期选派教师开展调研活动。此外,市委党校经常选派教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百姓呼声,凝聚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成功之路。
市委党校注重法治教育和诚信教育,积极开展“七五”普法活动、举行学法用法考试、举办法学专题讲座等。此外,市委党校加强政治纪律教育、学术道德教育,确保教职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抵制学术腐败。同时,该校将诚信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课,使其真正“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学习实效、提升其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市委党校探索体现时代特点、切合党校实际、贴近教职工需求的有效学习载体,搭建了外出学习、挂职锻炼、网上学习、专家导学等便捷多样、整体联动的学习平台。
突出特色 蓄积文明底蕴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党校办学第一位的要求,是党校姓党最重要的标志。近年,市委党校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偏离。与此同时,市委党校突出特色,打造主题鲜明的创建品牌,推动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倡导文明新风,提升教职工的道德素养,市委党校充分发挥道德讲堂教育阵地作用,先后开展“孝老爱亲”“传承工匠精神”“互帮互助 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等20余个主题道德讲堂活动。此外,该校通过开展文明科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勤俭节约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告别十大不文明行为和讲好“三句话”做到“四个不”活动,不断提升教职工的文明素质。
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是市委党校文明创建的有力载体。该校成立志愿服务领导小组,大力倡导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已有50余名教职工注册加入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此外,该校按照“六有一落实”的要求建设志愿服务活动站,做到设施齐备、项目公开,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可靠保证。该校还多次组织教职工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文明创建知识宣讲、“清洁卫生”志愿服务活动,并定期组织教职工开展劝导非机动车占道行驶、不按信号灯行驶、违章载人等不文明行为活动。
为营造浓厚的文体活动氛围,市委党校广泛开展文体活动,进一步完善相关设施。此外,该校通过定期举行教职工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比赛,爬山、长跑等大众健身运动,演讲、诗朗诵、大合唱等活动,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夯实基础 铸造阵地熔炉
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精神文明建设直接关系着阵地作用的发挥。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市委党校着力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不断夯实基础,铸造阵地熔炉,提高教学水平和培训质量。
为抓好愚公移山精神培训品牌建设,促进愚公移山精神传承,市委党校深入挖掘济源教育资源,开发了愚公渠、留庄英雄民兵营纪念馆、朱德出太行小道、小浪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20余个教学点,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难以复制、独具魅力的教材。2018年6月9日,由商务部主办的“2018年塞拉利昂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管理培训班”人员到愚公移山干部学院进行参观学习。这是该学院首次承接国外班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按照“政治性、学术性、权威性、菜单式”要求,市委党校坚持“宁缺毋滥、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细致细腻、做出精品”的原则打造专题课。一是对相关课程精雕细琢,挖掘理论深度,提高学理支撑;二是搭建课题开发团队,开发新课程。
市委党校狠抓科研咨政、发挥智库作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拟定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调研课题。各课题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有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的科研成果。
为精心组织宣传、宣讲活动,凝聚发展正能量,市委党校多措并举,有效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守护者。在认真完成培训班授课任务的同时,市委党校依托主阵地优势,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企业、镇(街道)开展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宣讲。
按照要求,市委党校积极参与帮扶共建活动,制定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案。在结对帮扶活动中,市委党校组织人员到所包村(居)悬挂文明礼仪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条幅,发放文明知识宣传册,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文明创建知识及扶贫政策宣讲等活动。
将文明言于心、将创建践于行,市委党校蓄积了深厚的精神文明底蕴,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风物长宜放眼量。站在新起点上,市委党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本着党校姓党的原则,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切实发挥好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努力开创文明创建新局面,为推动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