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婷婷 通讯员 尚光贞
食品安全,事关民生。2018年以来,我市把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作为建设富美济源、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根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考核办法》,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效、有序抓紧推进。
强化体系建设,夯实监管基础
完善检测体系。2018年,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和畜产品质检中心两个检测室均通过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省质监局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畜产品质检中心实验室被列入市级重点实验室进行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镇(街道)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场所、牌子、人员、设备基本到位。
创新监管体系。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信息监控平台和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信息平台,从病死猪现场处理、收集运输到集中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实时监控、动态监管、上下监督,全程封闭式无缝隙监控,杜绝了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促进无害化处理规范化开展。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做到了数据统计高效化、预警预防智能化、结果应用便民化、实验室管理规范化,提高了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的时效性、科学性、精准性。我市积极开展生鲜乳第三方检测试点工作。2018年6月,省生鲜乳法律法规培训会和第三方检测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与会人员现场观摩后,对我市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我市整合项目资金,完成市级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屠宰场、养殖场、饲料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建立质量安全追溯点114个,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控平台设备正在安装调试。
完善诚信体系建设。我市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实施“红黑榜”制度,已向社会发布“红黑榜”2期。
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创建氛围
我市在相关企业设立监管专栏,投资7万元,制作高质量的宣传板35个,在全市各镇(街道)、主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树立安装,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在全市各镇(街道)、村(居)张贴《济源市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告知书》,发放印有“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标志的手提袋、创建专题笔记本,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月、《农药管理条例》宣传周、涉牧企业主体责任和畜牧部门监管责任宣教月等开展多种活动,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知识,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举办培训班,对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成员单位,各镇(街道)分管副职、监管人员以及农产品生产企业代表进行培训。
开展专项整治,保障农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全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召开后,我市成立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要求各成员单位及时汇报,根据自己的职责分工及早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
市农牧局、市工商局、市供销社、市质监局、市商务局等单位重点针对小作坊、小商店、小超市、小摊点、小餐馆、小商贩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村集市、食品批发市场,生产经营的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调味品、奶及奶制品、肉及肉制品等农村消费量大的食品品类开展整治,保障农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