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王新军:脱贫致富奔小康

2018年12月31日,新年来临的前一天,在坡头镇栗树沟村村民王新军家,王新军和在北京工作的女儿通过电话后,打开了电视,准备收看跨年晚会。

“脱贫摘帽后,感觉腰都直了,底气也足了,生活更有滋味了!”今年50岁的王新军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王新军一家原是幸福的三口之家,岂料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王新军的妻子突发脑梗,被送往市人民医院治疗。为了给妻子治病,王新军不惜花费家里所有的积蓄,最高时一天花费5.5万元,最终也没挽救回妻子,还欠下不少外债。

当时,女儿还在洛阳师范学院上大学,全家的重担压在王新军的肩上。“要照顾妻子不能出去务工,只能靠着一亩三分地种点粮食作物,刚够填饱肚子,靠啥脱贫?”此时的王新军一筹莫展。

栗树沟村作为坡头镇脱贫攻坚战役的主要战场之一,近年来,该村立足特有的山水、文化旅游资源,引进栗香农庄(白狄古城)乡村旅游项目,把乡村旅游业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助力产业,积极探索推进“旅游+扶贫”融合发展模式,带动本村及周边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旅游带动脱贫效果初显。

为了帮助王新军,扶贫干部三天两头上门讲解政策,疏导其心结。王新军终于意识到,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得振作起来,供孩子上完学。提起了精气神的王新军很快找到了脱贫门路。

因为早些年一直跟人到工地干活,王新军对一些小工程、小项目比较熟悉,所以在栗香农庄建设中,王新军有活就干,有时还会带领村里人一起干,一年能干6个月左右。第一年下来,王新军就收入3万元。王新军在高兴的同时,也更坚定了脱贫的信念。

2016年,王新军的女儿大学毕业到北京务工,每月也能节余3000元左右。2017年,王新军还清了外债。2018年,王新军家正式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9年,王新军制订了自家的“新年计划”:多努力,多付出,多挣钱,盖新房。为此,他充满期待:“摆脱了穷日子,有了稳定收入,接下来我一定抓住机会,借着政策的东风尽快致富,争取和大家一起奔小康!”

2019-01-01 本报记者 杜婷婷 1 1 济源日报 c_17616.html 1 王新军:脱贫致富奔小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