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层

湖北房县:扶贫队长变身“推销员”

据新华社武汉12月25日电 “差不了,这次一下子卖了4头土猪,今年基本上能脱贫了。”

这段话,是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九道乡贫困户韩开喜和昌俊农家小院老板宋昌俊交谈时说的。他们的牵线人,是国网房县供电公司驻义渡坪村扶贫队长赵家琳。

赵家琳驻点3年。他既当生产队长,又兼职做“推销员”,让当地农户家里的农产品成了“香饽饽”。

前几天,商户宋昌俊看到赵家琳在网上发布的贫困户韩开喜的土猪信息后,急忙赶到村里。看着30多头土猪膘肥体壮,宋昌俊买了4头。

卖了土猪后,赵家琳又来到贫困户张道山家里,拍好相关照片后发到互联网平台,为他家土酒发布销售信息。原来,张道山家中自酿8000斤土酒,正需要销售。

房县是湖北省深度贫困县,九道乡义渡坪村与重庆、河南交界,全村共有481户1578人。这里山高坡陡,人口分散,是全县最偏远的一个深度贫困村。

义渡坪村党支部书记刘广艳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交通不便,农户有好的特色产品卖不出去,脱贫致富并不容易。村里没有企业,但有土猪、土酒、土豆等特色农产品。赵家琳2016年担任驻村扶贫队长后,就当起了义务推销员。

“我们通过微信朋友圈、电商平台、中国社会扶贫网等渠道发布信息,帮助村民销售土特产。”赵家琳说,今年全村通过销售农特产品收入可达100万元,带动133户、440人脱贫,2019年全村有望整体出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发展产业是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的有效途径。但绝大多数贫困户往往只能因地制宜发展传统的种植、养殖产业。这会导致当地农产品同质化竞争。

“坐等市场主动青睐贫困户的土特产,只会错失良机。指望贫困户自产自销,又难以打开市场。”赵家琳说,这需要有关部门和帮扶各方伸出“有形之手”,搭建平台,推动当地农产品走出本土。“广大扶贫干部伸出‘亲情之手’,利用各种渠道为贫困户的土特产吆喝,也是一条让贫困户增收的有效途径。”赵家琳说。

2018-12-26 1 1 济源日报 c_17412.html 1 湖北房县:扶贫队长变身“推销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