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山里的天似乎黑得格外早。12月18日傍晚,王屋镇林山村第一书记兼党支部书记王随东像往常一样,坐在桌前进行着还未完成的工作。窗外传来呼呼的风声,王随东掖了下衣角,抬头看了看钟表,这才想到还没吃晚饭。
王随东,市旅发委市场科科员。2017年4月28日,在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声中,他加入驻村第一书记的“大部队”,成为王屋镇林山村的一员,2018年4月经过选举成为林山村党支部书记。林山村地处王屋镇东北部,辖6个居民组,232户,总人口770人,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在帮扶单位及驻村干部的扶持下,如今,林山村已脱贫摘帽,仅有1户1人还未脱贫。虽然林山村村民的生活质量已经大幅提高,但对王随东来说,要让大家全部富裕起来,还是一个“攻坚战”。
12月18日午后,记者驱车前往林山村,沿路尽是笔直挺拔的杨树。平整的柏油路旁是一排排房屋,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披上了一件华美的金镂纱衣。王随东和记者寒暄几句,便匆匆赶往村民赵守清家,了解其住房情况。
赵守清属于贫困线之外的边缘户。2006年,赵守清的丈夫去世,家里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其正在盖的房子被搁置。她的二儿子未婚,并且没有稳定工作。王随东了解这些情况后主动登门,帮助她的二儿子找工作,并为她解决盖房难题。为了帮赵守清节省开支,王随东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和政策,多次沟通相关补助问题,仅在为赵守清找施工队这一项上,就沟通了近20天。“为群众办事,哪怕让群众只省一分钱,我也愿意去做!”王随东说。对他来说,群众的事情就和自家的事情一样,必须得操心。
做任何工作都要有计划。刚驻村的时候,王随东首先要做的是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林山村地处山区,房屋或沿沟分布,或错落在山坡上。村民面临“出行难”问题。王随东结合有关部门,申请120多万元,把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和田地前,缓解了村民“出行难”问题。如今,收粮食的时候,村民能将车辆开到田间地头。一名村民指着山上的一条路说:“这条路修通以后,每逢下雨天家户门前不再积水。大家出行更方便!”此前,群众遭遇“饮水难”问题。王随东向市水利部门申请30多万元资金,对村里的饮水设施进行改造,让群众喝上了干净的饮用水。
要想让群众富起来,村里就得搞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加快脱贫步伐。林山村有山有水,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好地方。王随东利用相关扶持资金为林山村建设门面房,还为相关村民申请农家乐扶持补助资金,并为林山村申报我市十佳特色旅游乡村,积极与企业沟通,开发林山村旅游项目。“下一步,林山村还将依托自身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香菇种植、瓜果采摘、林下经济等,并利用旅游资源,开发游乐项目。”王随东说。对于王随东的工作能力,村民们都十分认可。“王书记对村里的情况一清二楚。谁家有难题,他都尽力帮忙。这一年多以来,村里干净了,道路通畅了,民心稳定了,前来游玩的游客也多了。”一家农家乐的老板说。
驻村以来,王随东的汗和泪都洒在林山村这片土地上,其一喜一悲与这里息息相关。他的脸上多了些皱纹,群众脸上多了些笑容。“虽然我做的不一定让每个人满意,但我依然要不忘初心,努力前行,把每一名村民放在心中,公平公正、情真意切地为他们服务。我相信林山村一定会越来越好!”,王随东望着薄雾中的林山村,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