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低保一体化是济源市2018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于2018年11月份施行。这在河南尚属首例。
“我家是D档低保户,之前每人每月领到的最低生活保障费为180元,现在上调为220元,和城里的标准一样了。我家4口人,每月加起来有880元,生活算是无忧了。”12月21日,承留镇高沟新村村民赵小富开心地对记者说。
赵小富是我市近万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新政策的居民之一。
城乡一体 统一标准
“2018年11月起,全市低保标准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月最高490元。”这是今年出台的《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中的标准。
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相对贫困的问题。一直以来,那些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及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的社会孤老残幼,受到了社会救助。而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任何居民在其生活发生困难时都可以成为社会保障对象。而城乡统一标准就成为我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最大特点。
“根据《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市民政局印发了《济源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李向阳说。
记者看到,《实施办法》第二章第三条的“低保标准”规定:2018年11月1日起,全市低保标准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月最高490元。低保实行分档定额补助,A档按每人每月490元,B档按每人每月400元,C档按每人每月310元,D档按每人每月220元,E档按每人每月130元予以补助。
“今后,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还将根据物价上涨指数、经济发展速度、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适时进行调整。”李向阳说。
城乡低保并轨意味着标准提高了,纳入低保的范围也扩大了。从11月初至12月初,第一批低保已审批完毕,办理整户保2623户6160人;12月底审批第二批,预计再增1100户3000人左右,进一步实现扩面的效果。今后,低保将会严格按照精准识别、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原则,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中,将家庭条件和生活状况明显改善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退出,确保公正公平。
精准识别 应保尽保
市民政局副局长杨长青说:“城乡低保标准并轨的真正核心在于:让广大困难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新政策的实惠,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我们村329户1240余口人,低保户共有13户。”12月21日,承留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贾占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日,记者随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工作人员到张河村核查低保户情况。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