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开放 包容 美丽 繁荣

——在济外地人眼中的济源变化

本报记者 孔晨

改革开放以来,济源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在济源这片热土,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在埋头苦干、努力奋斗。

王喜云,新乡原阳人,在南街小商品市场经营批发超市;王朝,黑龙江哈尔滨人,在济源一家保险公司工作;陈志惟,台湾南投人,在同心街经营快餐店。三个人没有任何交集,但他们对济源却有着共同的认识:这是一个包容的城市,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

“宽松的政策让我创业更有奔头”

1990年,王喜云和丈夫带着两个女儿举家来到济源,在南街小学对面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开始经营自己的第一个固定摊位,拿到了第一张属于自己的“流动营业执照”,在三尺见方的水泥台子上开始了自己在济源的创业之路。

“当时条件很简陋,我在水泥台子上铺了一块塑料布,卖的东西也很杂,有圆珠笔、尺子、胶带、小食品等,什么好卖就进什么。”王喜云说,她每次从郑州进的各种商品,总是在两三天内就销售一空,让她对前途充满了信心。

后来,市政府在文昌路与周园街交会处规划建设了集贸市场,王喜云等一批商户随之进驻。从水泥台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玻璃门店面,王喜云的生意愈加红火,见证了济源的发展。

“人们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

2004年,王朝成为某保险公司济源分支机构的一员。

“我们每天挨家挨户拜访,老百姓都觉得很新鲜。”王朝说,当时人们的风险意识还不是很强,商业保险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

改革开放以来,济源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乡面貌变化巨大。随着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发展越来越快,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王朝说,近年来,随着政府加大对教育、养老、医疗等的投入,人们以预防为主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2004年以来,市民的保险意识也越来越强。

保险产品的逐年丰富,从侧面反映了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济源变得越来越美了”

说起济源城市的变化,41岁的陈志惟连连感叹不可思议。“别看济源只是个小城市,城市面貌变化日新月异,环境优美,道路干净整洁。我感觉济源就像是我的另一个家,看到她变得越来越美,心里由衷地高兴。”从综合市场到按类别划分市场,再到现如今的商业街,这都是他亲身经历的最直观的变化。陈志惟说,他会继续扎根在这里。

来济源近15年,如今陈志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算是在济源扎下了根。“年轻的时候来这里闯荡,现在看着济源一天比一天繁荣,发展得越来越好,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并没有错。来到济源这么多年,早把这儿看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如今,陈志惟早已融入了济源的发展。济源成就了他,也让很多像他一样的外地人在这里落地生根。

2018-12-22 ——在济外地人眼中的济源变化 1 1 济源日报 c_17290.html 1 开放 包容 美丽 繁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