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立平
我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一篇小文《读书,我的最爱》。我一生与书为伴,与书有缘。不管是学生时代、军旅生涯,还是回到地方工作,一有空,我就到新华书店买几本书回来过过书瘾,就是开会、出差、旅游、探亲,也不例外。
我十分崇尚古今名家,他们拥有丰富的书籍,还有自己的书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他的《陋室铭》是千古佳作。三国诸葛亮的“茅庐”,不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才有后来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屋叫“饮冰室”。一代伟人毛泽东嗜书如命,博览群书,长征时骑在马上还不停地阅读。晚年,他在书屋里会见了不少外国元首,并以书相赠,以书交友。
我爱读书,买了不少书,很想拥有一间书屋,因条件限制,这个奢侈的书屋梦,好长时间未能如愿。
从部队回到地方工作后,组织上分配给我一间住室。我什么也没置办,就请木匠做了一个精巧的小书架放在桌上,并挑了几本好书放在书架上,便于空闲时间阅读。多余的书,被我装在木箱里,塞到床下,用时就把箱子拉出来翻看。虽说过了一把书瘾,但感到诸多不便。
改革开放以后,济源的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我所在的烟草局建起了家属楼,很高兴能分到一套房子。我和爱人住一间,儿子、女儿各住一间,没有多余的房间作书屋。为了方便读书,我购置了一组书柜。我把书认真整理,精挑细选,好书放满一书柜,还有不少书籍或放在箱里,抑或堆放在墙根,心中有喜悦也有遗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收入也增加了,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新房,我和爱人又有了新宅。我踌躇满志,一定要圆自己的书屋梦。
乔迁后,家人支持我选一间房子作为书屋。我对书屋进行精心布置,一张长桌临窗而放,桌上有笔记本电脑、文房四宝。正面墙上挂有一幅唐代杜甫的《望岳》,后面整齐排列三组书柜,而且是专门定做的书柜。我用了10多天的时间对书籍进行分门别类,在书籍的摆放上,努力做到书物共享、文图并茂、古今兼顾。我还用一些实物做装饰,有纪念币,有铜酒盅、古铜水烟枪,有硬币、粮票,有鲍鱼盖、乌龟壳……既有纪念性,又有趣味性;既有古朴,又新潮。朋友来访,我们就在书屋里聊天,品茗喝茶,谈古论今。“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书色,艳比西子”。我自谙经常读书才会“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现代人一键知天下,说的就是善读书的好处。
我实现了书屋梦,从内心感谢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是改革开放让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