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谢小花收到一封“债务催告函”,打开一看,着实吓了一跳。在焦急等待了一个晚上后,谢小花急忙赶到银行,打算给信函中给出的账号汇款。谁知却被中国工商银行北海路支行的工作人员识破,这是一起典型的网贷诈骗案件。
近两年,中国工商银行济源分行充分利用总行外部欺诈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员工识别诈骗案件的能力,共识破30余起网贷诈骗案例,帮助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约700万元。
事件经过:
莫名收到催告函
谢小花是下冶镇下石板村的村民,常年在市区打工。“突然收到一封信,打开后里面是一封对我儿子(谢迎迎)的‘债务催告函’。”谢小花说,这封信函上写着,“受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委托,我们向您郑重告函如下:您于2017年11月11日向捷信申请了金额为3999元的商品贷/消费贷……截至2018年11月20日,您拖欠还款的总金额已达到人民币4352.48元,并且超过还款期限223天以上。经捷信屡次催收,您仍拒不偿还。”
谢小花急忙给在南阳当兵的儿子打电话,儿子明确告诉谢小花,他没有欠债。“想着儿子独自在外,欠债了肯定也不好意思说实话,我就决定帮儿子还上这4000多块钱。”谢小花说,信函上写明了拒不还款,可能对儿子造成严重的信誉损害。
谢小花随后通过电话联系上了信函上所提到的“林先生”。“当时,他要求我加他微信,然后转账给他。”担心微信转账不可靠的谢小花表示,第二天一早就到银行汇款到指定账户。”
案例分析:
盲目轻信险受骗
12月13日早上9点,中国工商银行北海路支行刚刚开门,谢小花就匆忙赶到营业大厅,要求汇款。大堂经理卢争艳上前询问:“请问您往哪里汇款,汇多少钱?”谢小花指着“债务催告函”上的账号说:“往这个账户上汇4300元。”
卢争艳仔细看完“债务催告函”后,意识到谢小花可能遇到诈骗了,便立即叫来网点负责人一起核实。“这里面有几个疑点:1.‘债务催告函’应该通知并寄给本人,怎么会寄给家属呢?2.经银行工作人员与信函中涉及的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联系,确认了该公司未有此笔贷款。3.‘债务催告函’的格式并不正规。”经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谢小花这才意识到自己受骗了。
“信用卡或贷款诈骗是近年来日益频发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形式之一。”中国工商银行北海路支行行长王辰平介绍,嫌疑人以客户贷款未还为由,通过伪造的“债务催告函”进行催还,且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会将客户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已向公安部门报警或向法院起诉进行威胁,再以客户信息可能泄露等原因进一步引诱客户上当受骗,达到最后要求客户向指定账户汇款的犯罪目的,从而非法侵占客户资金。
“多亏了银行的工作人员,不然钱肯定都汇出去打了水漂。”明确了整件事是网贷诈骗的谢小花感慨,“自己就是太轻信骗子的话,也没有仔细核实,才差点上当受骗。”
工行重视:
周密部署把好关
近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诈骗和电信诈骗的花样不断翻新。中国工商银行济源分行内控保卫部经理郭光介绍:“我行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深刻认识到防范外部欺诈风险对保证客户资金安全、打造客户心中‘最安全的银行’、维护我行声誉的重要意义,不断组织员工开展防范外部欺诈培训,使员工识别诈骗案件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另外,该行还友情提示客户注意保护好个人金融信息,不要轻易相信不明固定电话、短信、催告函等内容;在不明真相时,应到银行网点向银行工作人员当面咨询,不要盲目按照对方电话提示进行查询、转账类操作。
“我们通过案例学习做好对客户的宣传、警示和提醒。”郭光说,“同时,主管部门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将各类诈骗案例的特点公之于众,提醒客户注意新型诈骗伎俩。必要时,我们会协助客户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警方开展调查取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