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副刊

济源新时代

◆刘帆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这话说得不无道理。它站在一定的高度,弥合了岁月的褶皱。历史就像走马灯,一茬一茬的,永远是重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这话说得也不尽是道理,历史从不虚无。太阳下那些并不新鲜的生活元素,一旦进行排列组合,一旦遇到不同的个体、思想、时间、空间,往往就会生发出新的元素。改革开放四十年,济源一直常走常新,走进了如今的新时代。

这个时代,是“大智移云区”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互联网专家邬贺铨将当下的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称为“大智移云”时代。“大智移云”,即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还有区块链,也不能不提。毫无疑问,我们正在进入“大智移云区”时代。济源,亦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和应用从概念上的讨论变成了生活中的现实;云计算为移动互联网、区块链和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支撑;而大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挖掘,反过来助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发展,使软硬件更加智能化,从而推动实业领域的智能制造、科技创新。

“大、智、移、云、区”相互融汇、组合、共生,必将推动社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那么,我们济源人面对“大智移云区”时代的到来,是否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现实应对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何况济源自古就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传承。积极应对,唯有学习。学习能力,是除旧立新的源头活水。

民国时期,河南大学教授邵次公尝论写诗秘诀:写诗就像练书法,得临帖。相对于作诗来说,读书就是临帖,而读书的多寡,决定了一个人在诗歌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其实,一切领域皆如此。学习能力,是我们济源人可持续成长的“临帖”与“读书”。终身学习,开济源“愚公移山、敢为人先”精神之滥觞,得济源文明城市、产城融合知行合一之精髓。“大智移云区”时代,方法论倒逼世界观,终身学习,始终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济源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这个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大会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正当其时。大会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鼓舞人心。

找到了路,找准了路,就不怕路远。

抓住了主要矛盾,抓准了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就是迟早的事。

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在愚公家乡当然是蔚然成风。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领会精神,还要学习。坚持全面准确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领会十八大以来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领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深意;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等。济源,始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济源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愚公移山精神是一代又一代济源人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济源正是按照“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壮丽篇章”的要求,深入贯彻“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锲而不舍、挖山不止,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加快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建设又富又美新济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济源出重彩而孜孜以求。

一席话,掷地有声。一群人,艰苦奋斗。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济源,王屋山下这片生动的土地,是厚重的,也是灵动的。

愚公移山,敢为人先——这么多年以来。

济源,济水源头这个鲜活的小城,是恬静的,也是涌动的。

与时俱进,百折不回。从1978,到2018。

沿汤汤济水,溯流而上。万余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原,曾是夏王朝的都城,一直伫立在如今济源火车站的对面,品咂时代列车的速度。轵邑,就曾以富庶而闻名。公元596年,济源设县;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2003年被列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之一;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之一。小小的济源,是中原历史文化名城。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新的征程,新的时代。

济源2012年被列入中原经济区核心发展区域和沿(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2014年以来,被确定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市和全省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一系列荣誉,是对济源人敢干、肯干、会干的肯定和褒奖。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伟哉汤帝,做新民。一种积极进取精神,以日清月结的积极作为,对抗日积月累的惰性与旧事。今日中华大地上遍布的汤帝庙,或正标志着人类物质进步和思想创新从未停息——精神上的洗澡,思想上的内省。如《庄子·知北游》中所说的“澡雪而精神”,也如《礼记·儒行》中所说的“澡身而浴德”,济源人以一种革旧布新的姿态,驱动这座城弃旧图新、日新月异。

——皆是学习使然。40年来,这些精神,正是济源人的座右铭吧。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济源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但济源每天的生活都是崭新的。济源新时代,从济源人每天敞开热爱生活的心扉开始,从自信的微笑开始,从翻起的书页开始,从规则意识的养成开始,从真诚的一举手一投足开始,从细微而善良的言行开始,从为这座城增添一缕美开始。一切都是旧的,一切也都是新的。一切都是过去,一切也都是未来。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一切也都出乎意料。看,现实的暖阳中,一个美好的中国梦,正实实在在地在我们的心中逐渐实现;看,历史的进程中,一个昂扬的新时代,正款款向我们走来。

济源,迈进了新时代。

2018-12-14 1 1 济源日报 c_16989.html 1 济源新时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