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时评

受害者的沉默是对酒托的纵容

□王石川

2018年10月,四川省绵阳市公安局城北分局破获了以犯罪嫌疑人卢兴波为首的酒托诈骗犯罪团伙。11月20日,警方在网上公开了涉案在逃人员信息。其中,女孩卿晨璟靓因为颜值高被网友戏称为“最美通缉犯”。日前,被贴上“最美”标签的卿晨璟靓,选择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

这真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犯罪嫌疑人卿晨璟靓因容颜出众,一时成为不少网友的谈资。但凡端上酒托这碗饭的,恐怕不仅有高颜值,还有高“言值”——舌灿莲花,善于忽悠。其实,与其关注嫌犯的外貌,倒不如关心她为何误入歧途。

在重重打击之下,酒托并未绝迹,在一些地方已经产业化、规模化。有的酒托“小打小闹”,而有的酒托则形成组织严密的违法犯罪团伙,涉案金额巨大,受害者多。比如,在今年上半年成功告破的“2018·1·23酒托”诈骗案中,共有170名犯罪嫌疑人,导致600余人受害,涉案资金140余万元。这个职业犯罪团伙,由老板、传号手、键盘手、酒托女、结账员、望风员等角色组成,分工明确,链条完整。

有个细节耐人寻味,虽然酒托案的受害者众多,但是多数人由于动机“不光彩”,不愿意让周围人或家人知道此事,均未向公安机关报案。所谓不光彩的动机,无非是当事人要么猎奇,要么猎艳。可佐证的是,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一名法官曾分析33件酒托诈骗案裁判文书,发现酒托引人入彀的消费理由是这样的:以恋爱交友为名的有14件;以交友、一夜情为名的有9件;以庆祝生日、洽谈业务为名的有2件;以低消费并有艳舞表演为名的有1件;还有7件系编造各种其他理由。

说白了,酒托抓住大多数受害者净想“好事”的心理,早就挖下深坑。这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来作案。而受害者想着赴“佳人”之约,却不免落下桃色陷阱,或者明知有一定的风险,却被诱惑冲昏了头脑,甘愿上钩。

成本低、收益高、来钱快,是不少人从事酒托的主要原因。对此,司法机关应依法严惩。无论是将酒托案的性质定为诈骗,还是强迫交易,涉案者都会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为何仍有人铤而走险?与侥幸心理有关,即认定受害者宁愿吃哑巴亏,也不会报警。受害者的沉默就是对酒托的纵容。

治理酒托乱象,除了打击站在最前面的酒托,还不能遗漏幕后操纵者。如果忽略了更可恶的主使者,就难以遏制酒托乱象。

让人忧心的是,酒托犯罪呈低龄化趋势。两年前,曾有媒体报道了发生在北京的一起酒托案。据主审法官介绍,该案大部分被告人是年纪轻轻的“90后”,而被害人也越发年轻,其中一名受害人年仅17岁。这一现象提醒全社会都来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提高法律的精准打击度,以便更有力地遏制酒托案,确是现实所需。

2018-12-06 1 1 济源日报 c_16636.html 1 受害者的沉默是对酒托的纵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