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郑州12月1日电 从河南省驻马店市区向南走6公里,广场上一座杨靖宇将军的雕像赫然矗立,这里就是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所在地。纪念馆里共展出图片400余幅,文物120余件,从杨靖宇将军出生到为国捐躯,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他辉煌壮丽的一生。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学生时代,他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6月,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组织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秋,他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9年春,他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领导工人运动。他在河南和东北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他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他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他任总指挥。同年,他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36年6月,他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7月,他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打得敌人心惊胆战,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日伪军连遭打击后,加紧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军事讨伐、经济封锁和政治诱降,同时对杨靖宇悬赏缉捕。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他继续坚持战斗。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他率警卫旅转战濛江一带,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杨靖宇纪念馆自2009年起开始免费对外开放,如今已成为对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部队官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