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

意外发现类似现代水泥块

专家称栗树沟仰韶文化遗址有重大研究价值

□ 李立政 华仁葵

栗树沟发现的仰韶文化时期类似现代水泥块。 邓国晖 摄

日前,市有关部门组织人员考察全域旅游发展情况,在坡头镇栗树沟仰韶文化遗址,意外发现了一块20厘米大小、厚七八厘米的类似现代水泥块。经水利部史学专家徐海亮、郑州考古研究院原院长张松林等初步鉴定,认为这块类似现代水泥的物品为仰韶时期文化遗物。这是中原地区首次发现施工工艺如此成熟讲究的古代水泥。结合遗址多项出土文物推测,这里很可能是我国上古时期大型王都宫殿遗址。这次发现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济源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发祥地的核心区域。2006年以来的10余年间,中科院、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机构的多位学者数次到栗树沟进行中华文明探源考察,发现不少彩陶片和石器碎片,还采集到数枚黑、白玉珠等小型玉器。学者们认为此处在历史上应当拥有非同一般的地位。

栗树沟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济源市南部丘陵区,处在两水相交的高冈台地上,依山傍水,背风向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遗址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周边为高10米至20米不等的悬崖。北部一级台地是遗址核心区,面积约4万平方米﹔周围台地与中心台地落差在2米至5米之间,全部为出露文化层﹔北面有一条人工挖掘的深、宽各约20多米的壕沟,与后山连接部分应该是设置北寨门的地方。整体布局基本具备城池或城堡的功能,应该是六七千年前的大型聚落中心。

这次新发现的类似现代水泥块,明显是由人工强力打击造成。据了解,20世纪70年代,当地农民在造田时,曾挖出大面积古代水泥地面。该水泥地面分为三层:表层青灰色,坚硬如同现代水泥﹔中层为红色火烧草结泥,起防潮隔热作用﹔底层灰白色,类似现代三七土沙浆垫层。据当年参加造田的村民反映,造“大寨田”时村里划片包干,估计砸坏的古代水泥地面积有400平方米。后来又发现了几块类似现代水泥块,颜色不同或因配料差异所致,以断面锈蚀程度推测,不是近代所为。反观被称为世界最早混凝土、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遗址,宫殿式建筑主室的类似现代水泥地面(5000年前),总面积只有130平方米,厚度约为2厘米,材料为料礓石和砂石混凝而成。如将两地类似水泥地面作比较,即使年代相同均为仰韶文化晚期,但从厚度、层数、工艺和面积等各方面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栗树沟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类似现代水泥块,是我国在中原地区唯一发现乃至全世界年代最久、面积最大、施工最讲究、工艺成熟并在遗址范围内广泛推广使用的类似现代水泥地面。

之前,村民在遗址西部铲路时发现一个直径50余厘米的柱坑,表面坚固整齐,显然经过人工精心夯筑。其与大面积的类似现代水泥地面正好组成一个大型宫殿式建筑群。有专家考察后说:“这些建筑形制,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在此考察的学者认为,栗树沟仰韶文化时期宫殿遗址,应该是济源市境内比夏都原城还要早两三千年的上古时期王国都城。随着文化遗址重大新发现信息的扩散,可能会引来盗掘者,学者们呼吁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和考古发掘工作。

2018-11-28 □ 李立政 华仁葵 意外发现类似现代水泥块 1 1 济源日报 c_16230.html 1 专家称栗树沟仰韶文化遗址有重大研究价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