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副刊

流年记忆

◆白月光

某日,临近下班,同事们相约去餐厅吃饭。有同事说要回家去吃炒捞面条,大家听后就都“呵呵”了——竟然还有炒捞面条。 然而对于我,炒捞面条却不是陌生的。童年,我吃过炒捞面条。因为不喜欢吃捞面条,奶奶就把手擀面切成宽厚的条状,再改刀作三角状,在开水里焯熟之后,捞出过水淋干,待炒好鸡蛋西红柿之后,把三角面掺进去翻炒。这样,我便能吃下大半碗面条。等到见了碗底的时候,奶奶便会露出怜爱慈祥的笑容。 小时候,我不吃葱姜蒜,不吃除了萝卜豆腐之外的任何菜。也许是奶奶觉得黑瘦的我不容易养大似的,总是变着法子做我不曾吃过的饭菜。偶尔,她会把黄豆、玉米在水里浸泡之后,再放到油锅里翻炒,淋点香油撒点芝麻给我们做零食吃。记得有一次,三个姑姑到家里瞧奶奶。奶奶把大块的猪肉煮成五香味的,再切成方正的薄片,然后在馒头上切个口子,把肉片塞进去,挨个放进篮子里。下午,姑姑们各自提上自家的圆斗篮便回去了。在后来不经意的某个日子里,忽然听姑姑们在一起说笑,说咱妈真的是年纪大了,把馒头切了个口子,肯定是忘了放啥了,说完哈哈大笑——只有我知道,那些肉片是被我悄悄吃掉了。 记得刚上中学的时候,因为挑食,我总是吃得少。每次打饭回来,先把混在饭菜里的葱呀姜呀蒜呀菜呀统统挑出来之后才吃。有次下课,我突然见到二姑父站在教室门口。他提了一袋西红柿和馒头,说是奶奶让捎来的,怕我在学校里饭不合口,让我当零食吃。周末到回家,我听邻居说,前两天还看见奶奶抹眼泪,说怕我在学校没饭吃。 那些年,奶奶基本没出过远门,所谓远,就比如隔壁的村子。仿佛出去转转,买些衣物,看个电视剧那些看似寻常的举动,都和奶奶无缘。她的世界里只有做饭、扫地,等家人回来吃饭,然后看着我们乐呵。 那些年,家里的日子过得还可以,早早买了彩电,早早烧了锅炉。冬日里,奶奶总会招呼街坊邻居的同龄人来家里看电视。有次我回家,发现一群奶奶坐在屋里安静地看电视,没有任何声音。奶奶有些耳聋,所以她压根不知道其他人和她一样只是在“看”电视。大家都默不作声。也许,有的人和奶奶一样,听力不好。也许,有的人只是为了享受这温暖而简单的闲适。 而今,奶奶已经离开我们10多年了。我偶尔想起她的闲适淡然,想起她不争分毫、不念己身的从容,一切烦恼便顷刻消散。 人生贵在从容。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人生贵在坚持。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2018-11-23 1 1 济源日报 c_16053.html 1 流年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