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济南11月20日电 在山东省淄博市经济开发区北郊镇北旺村,一提起抗日英雄马耀南这位“马司令”,村民都能讲出关于他的故事。每年都有干部群众来到马耀南故居,缅怀这位抗日爱国英雄。
马耀南,1902年出生在山东省长山县北旺庄(今淄博市经济开发区北郊镇北旺村)。1930年,他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机械工程系。学生时代,他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与进步同学一起组织反日会,曾担任北洋大学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市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
1933年,马耀南任长山中学校长,秉持教育救国的理念。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十分愤慨,下定决心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鉴于马耀南的抗日热忱,中共山东省委在制订抗日武装起义计划时,将长山中学作为重要的据点,在该校成立了党小组,培养训练抗日干部。其间,马耀南表示:“哀莫大于心死,苦莫过于国亡,愿尽自己的力量,通过学生、教员发动抗战,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他以教学改革的名义对课程进行调整,大量充实抗战救国的内容;以办民众夜校的名义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由共产党人讲授军事、政治课。后来其中不少人成为武装起义的骨干和附近各县的抗日积极分子。
1937年12月,马耀南参加黑铁山武装抗日起义,成立清河平原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在他的争取下,长山县保安大队也参加了起义。1938年6月,起义部队被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后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马耀南任司令员。同年10月,马耀南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部与日军多次作战,围攻周村、破坏胶济路、坚守邹平城、激战刘家井子,重创敌人。
1939年7月22日,马耀南在战斗中遭敌伏击,壮烈殉国,时年37岁。在他的教育影响下,他的两个弟弟马晓云和马天民也参加了八路军,并在抗战中先后为国捐躯。
为纪念马耀南的功绩,渤海区党委曾将山东省长山县改名为“耀南县”,并成立了“耀南中学”和“耀南剧团”。
如今北旺村已是当地的富裕村,村民都住上了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