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全市上下树立“跑、争、拼、抢”意识,推进经济高速前进,有许多干部跑资金、跑项目上了“瘾”。
为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1998年6月,济源从各乡镇、街道和市直局委抽调近8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组成企改工作组,全面启动企业改制。我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股份制改造为主要形式,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通过改制、组建,壮大了一批企业,盘活了一批企业。
豫光集团在2000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后,积极运作上市,2001年通过上市评审,2002年7月在上交所上市,成为济源第一家上市公司。
济源钢铁在2001年从国有企业改制成民营企业,成为全国钢铁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其全员持股改制经验被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改制后,济源钢铁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活力,2003年上缴利税1.9亿元,是2000年的3.3倍。
到2001年底,济源先后对100多家市属企业和乡镇企业进行了改制,改制面达到90.1%。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济源的快速发展,再次引来经济学家和新闻媒体的关注。他们把济源巨额投资引发的热点现象、基础建设的超前发展现象、骨干龙头企业的急剧膨胀现象、农村经济的“官逼民富”现象、上下一心的协作现象统称为“济源现象”。
从改革中来,到改革中去。直管之后,济源又大力实施行政管理改革,坚持政企分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加快党政机构改革,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截至2002年,我市完成首次机构改革任务:市委、市政府人员分别精简40%,乡镇机构人员精简27%。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工作扯皮,效率低下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为激发镇域经济活力,2008年,济源出台“放权强镇”政策。一年之后,各镇(街道)一般预算收入全部超千万元,承留、克井两镇突破亿元大关,镇级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7.9%、27.5%、72.3%,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改革中实现更优、更快、更强发展。通过改革,广大干部群众“跳起来摘桃子”,形成了强大发展动力、合力和实际生产力。
当好创新发展“试验田” 深化改革著新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在改革中变身、在改革中崛起的济源,继续挖掘优势、积极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奋力领跑、勇于冲锋,以大刀阔斧、真枪真刀的改革,走出一条极富特色的新时代改革发展之路。
当试点、做示范。济源承担了30余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改革典型,成为一片改革的热土。
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通过确权、赋权、活权“三步走”,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贷款改革,蹚出了一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路径,农村土地实现了从“种地”到“经营”的转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探索,入选了“2015中国改革年度案例”。《中国改革报》专题刊发了我市的经验做法。
2017年,济源获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我市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最佳营商环境改革,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走以人为本、以产为基,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之路。
全省唯一一个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全省唯一一个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省唯一一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市,全省唯一一个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城市……
率先在全省推行政府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率先在全省实现人社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率先在全省试点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率先在全省开展镇(街道)监察试点工作,推动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
争当全国改革“排头兵”,当好全省改革的“试验田”,济源当了太多的“唯一”,创造了太多的“率先”。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
我市坚持从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破解了一系列制约发展的瓶颈,有效激发了发展内生动力。
我市牢记为民谋福祉初心,始终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群众获得感在改革中进一步增强。
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是当前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对标国际标准、对标上级政策、对标自贸区、对标先进地区,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转变,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进一步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把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成审批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活力最强、办事成本最低、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最佳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以改革的思路,我市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攻坚,全力推进污染防治。
为增强发展后劲,我市出台一系列人才新政,“筑巢引凤”,广聚天下英才,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聚焦党的建设,我市改革完善巡察制度机制,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的路径更加明确;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山再高,高不过愚公一往无前的意志;路再险,挡不住奋进者铿锵的脚步。在改革中拼搏,又富又美就在前方;在改革中勇进,济源必定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