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习惯。不过,在家电消费方面,不少消费者对线上线下产品仍心存顾虑。一款看似一样的电视机价格相差千元,实则型号相差一个数字……这背后是品牌“电商专供”的差别。
现象1:网购家电价格过低 消费者心存疑虑
近日,消费者李女士在某电商平台大促期间购买了一台空调。虽然价格很便宜,但是安装师傅在上门安装时却告诉她,这款空调制冷要比一般空调提早5分钟启动,制热则需提前更久的时间。李女士表示,她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空调的制冷制热速度较慢,有时还会出现关机困难的情况。得知自己购买的这台空调属于“电商专供”产品,李女士担心它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销售人员表示,实体店售卖的空调中并没有李女士购买的这款,这一型号确实属于“电商专供”产品,目前只在互联网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而对于安装师傅所说的制冷制热慢、需要提前开机等问题,某实体店销售人员表示,一般空调制冷开机20秒出冷风。由于空调自身有一个防冷风设计,因此制热开机3分钟之后,出风口温度才会上升至30℃。
现象2:网购价格不一定比实体店低
其实,不仅仅是空调,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许多家电目前都存在“电商专供”产品。某实体店店员说:“通常线下实体店的产品基本在线上都能买得到,而电商专供产品只在线上销售。比如某个厂商生产10种不同的产品,计划将其中5种产品进行全渠道销售,剩余5种分别供货给京东、天猫、国美、苏宁进行销售,那么剩余的这5种就为‘专供’产品。这其实是企业的一种差异化销售策略。线上和线下产品是通过机型编码末位几个字母来区分的。”
同时,记者还注意到,许多产品的网购价格和实体店价格相差并不是很大,有时候实体店打折力度甚至比线上还大。例如,某品牌一款二级能效无风感空调网售4099元,相同型号的产品在实体店的价格为4199元,打折后4099元,有些实体店的促销价格低至3899元。
专家揭秘:“电商专供”有三种情形
那么“电商专供”的质量如何呢?国内知名网购维权专家、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说:“目前‘电商专供’商品存在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应当区别认定。
第一种情形:“电商专供”商品价低质逊。如果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完全相同,即线上线下销售同一型号的商品,质量却明显不同,则属于故意违反经营者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构成欺诈。
对此,河北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刘勇博士指出,商家出售“电商专供”商品,应对其与线下同款商品在功能、配置、规格、做工、选材、设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充分披露,不得在推销产品过程中以任何方式隐瞒、混淆产品的重要信息,避免消费者陷于错误认识,切实维护消费者的选择权。如未履行告知义务,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属于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构成消费欺诈。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退货返款,并支付一定数额的惩罚性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第二种情形:“电商专供”产品与线下产品同牌不同质。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贾路路认为,只要产品符合国家对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同时获得了相应的品牌授权,也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宣传上,商家不能谎称与线下高质量产品一致,否则就是对消费者进行欺诈,应当对消费者承担惩罚性赔偿的责任。
第三种情形:盗用品牌的电商专供的产品属于假货。如果它不符合国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或者没有获得相应的品牌授权,消费者有权获得惩罚性赔偿。
本报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