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基层

“光伏+蘑菇”助力范庄集体经济再造血

本报记者 王志远

“老哥,听说咱村有‘光伏蘑菇’,在哪儿呀?”11月12日,记者前往梨林镇范庄村寻找“光伏蘑菇”。听到记者的询问,正在自家门前小菜地里拔萝卜的一名村民停下手里的活儿说:“就在前面不远处,走过小桥左转,再走大概500米就到了!”

记者用手指了指,问:“是那个小桥吗?”这名村民索性走上前带路。“‘光伏蘑菇’是我们村的集体项目,现在已经开始盈利了。我带你们去吧!”这名村民说。

“瞧,这就是了!”这名村民指着面前的12座光伏大棚说,“园区里面有人,你们可以去看看!”在园区内,村民卢一凡正将刚采摘下来的蘑菇往三轮车上摆放。“这就是‘光伏蘑菇’吗?”记者问。卢一凡笑着点点头。

“这个光伏大棚投资165.5万元,其中财政扶持资金162万元,我们村自筹资金3.5万元,于去年年底竣工。”今年已经70岁的卢一凡笑着说,“你看,现在光伏发电并网,日发电量350度。我们村集体每月可以收入一万块钱呢!”

这时,范庄村村委会主任张胜利也来到园区。记者问:“这个光伏大棚是建起来了,可是你们怎么判定种蘑菇就一定可以挣钱呢?”张胜利说:“最初,我们准备集体投资养娃娃鱼,但是成本太高,要投资200万,对我们村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张胜利称,后来,村民们集体决定种木耳。因为种木耳成本低,见利快。“谁知,种植木耳技术要求较高,产量较低。经过考察,我们发现周边村镇种植蘑菇的较多,且该项目有市场,对技术要求低。今年8月底,我们购买5万个菌袋种植蘑菇。”

蘑菇长得好,大家干劲足。“村委会成员每天轮流到市场上考察,看看市场行情,并推销范庄村的蘑菇。”张胜利说,“这不,现在都快晌午了,我们村的村委会干部王国平还在菜市场上呢!”

这时,卢一凡说:“集体经济就是好啊!种蘑菇每天都有产出。冬天,光伏大棚还能保证蘑菇所需要的温度。我在这里负责喷水、采蘑菇、运输,每天还能挣50块钱呢!”下一步,范庄村还将根据市场需求,种植竹荪、桑黄、羊肚菌等珍贵菌种。“将来,我们村集体挣来的钱,50%用于扩大再生产,30%用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其余20%用于分红。”张胜利说,如今的范庄村集体经济发展火热,村民也热情高涨。

“2018年,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2019年,持续巩固提升,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2020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在《范庄村集体经济增收三年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中,记者看到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正在绘就。

栽种麦冬

11月13日,我市园林工人在文化城附近的绿化带里栽种麦冬。

近日,我市园林部门组织工作人员在世纪广场、文化城、城区主次干道等附近的绿化带里栽种麦冬,提高我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本报记者 赵新迪 摄

2018-11-14 本报记者 王志远 1 1 济源日报 c_15622.html 1 “光伏+蘑菇”助力范庄集体经济再造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