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冷。还没有彻底感受深秋的萧瑟,就迎来冷风冷雨送到的立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节气的来临,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到来。立冬过后,草木凋零,蛰虫休眠,秋粮入库,人们的户外活动也减少了。万物活动趋于休止,大家都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
立冬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昼短夜长更为明显,我们的睡眠应该顺应节气的变化,以早睡晚起为宜,避免熬夜耗伤气血。调整睡眠习惯可以说是初冬养阴的第一步。睡前用不超过42℃的温水泡泡脚,可以让全身都暖暖的,有助于尽快入睡,也符合“足部暖全身益”的养生原则。需要注意的是,泡脚的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泡洗后尽快使用柔软的毛巾擦干双脚,包括足趾缝之间。如果同时伴有足部皮肤粗糙、干裂的情况可以在泡洗后在足部涂抹润肤霜。
任何季节运动都是不可少的。即便是在立冬以后,适度的运动也可以提升阳气,促进气血运行,提高心肺功能,并能提升人体对寒冷的耐受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等疾病的作用。但是,立冬以后运动时间的选择应该注意,要在太阳升起以后及天色变暗之前进行。阳光照射是最天然的补充阳气的方法,同时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阳光照射,可以有效促进钙质的吸收达到补钙的目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入冬以后有雾霾的天气会变多,户外活动时一定要避免这样的天气,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立冬以后,气温进一步降低,爱美的朋友们得注意增加衣物了,要做到美丽不冻人。要注意下肢的保暖,对足踝、膝关节等肌肉、脂肪覆盖较少的部位尤其要重点保护,防止寒邪的入侵诱发腰腿疼痛、腹部坠胀冷痛、月经不调等等。另外,老年人出门的时候除了要增加衣物外,还要注意根据天气情况佩戴围巾、帽子、口罩等防寒衣物,以防止寒冷天气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
寒冷的天气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从而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同时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所以,立冬后要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立冬以后的温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可以从粥类食物和汤羹类食物开始,莲子大枣小米粥、桂圆核桃芝麻栗子粥、姜母老鸭汤、当归羊肉汤都是不错的选择。温补脾胃改善了身体机能,为冬季进补打好了基础。随后,就可以增加温热类食物的摄入,比如可以适度吃一些炖肉、炖羊蝎子和火锅类的食物,偶尔可以吃一点偏辛辣的食物。这些都是对身体阳气的良好补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冬季寒冷而且干燥,在温补的同时不要忘记对肺肾的保护。饮食中可选取银耳、百合、荸荠、莲藕、木耳、茭白、梨、柑橘类水果、各种新鲜的蔬菜等养阴增液的食品进行搭配,以防止燥火伤阴后出现的烦躁、口眼皮肤干燥、牙痛、口疮、鼻血等症状。
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