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产城融合筑新城

(上接第一版)

改革开放以来济源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是城镇化的发动机。

每天早上7点多,滚滚车流沿着四通八达的马路,涌向济源虎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夜幕降临,车流又从开发区涌回附近的一个个居民区。

“真没想到,这里竟然变得这么繁荣。”家住承留镇承留村的赵英武原本在深圳富士康工作,2012年济源富士康建成后让他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赵英武记得,刚来济源富士康工作时周围还有些“荒凉”,没想到短短几年,聚集在附近的企业越来越多,配套服务设施越来越完善。虎岭,简直变成了一座“新城”。

虎岭的兴盛,源于济源发展思路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济源下定决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发展;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川产业集聚区、虎岭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虎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合为虎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立足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为济源闯出一条新路子。

从济钢、豫光金铅、中原特钢等传统的老牌企业,到富士康、力帆新能源等众多新兴龙头企业,2017年,我市各产业集聚(开发)区已汇聚了17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贡献税收30亿元,从业人员超9万人,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农民转移就业的主阵地。

产城融合发展,不能割裂产业、城市。如何与城市融为一体,让人们感觉产业集聚(开发)区和城里面一样?完善基础设施、区镇联动发展、服务产业发展,是济源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果断抉择。

穿梭在各产业集聚(开发)区,目之所及,成排的厂房、忙碌的车间、漂亮的社区、塔吊林立的工地……让人感到朝气蓬勃、活力四射。

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农民向城镇转移(四集一转)的总体要求,我市产业集聚(开发)区加强项目建设、壮大主导产业,全方位优化空间布局,科学划分功能区,为产业带动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带动园区就业、产城融合一体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承留、克井、轵城等镇更是不甘落后,依托背靠产业集聚(开发)区的优势,不断完善与项目进住、企业落户、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配套服务,强化综合承载和人口集聚能力。

一幅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美好画卷正在愚公大地上徐徐绘就!

2017年,注定要在济源历史上留下一笔浓重的墨彩。

阳春三月,从国家发改委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获批!这是国家同意建设的第一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被省直管20年后,济源又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踏上为全国同类中小城市加快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子的征程。

同年5月,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方案》,支持济源在全域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确定了“一核两带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提出合理划定“三区三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城镇功能复合、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有了明晰的“路线图”。

“加快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是我市转型发展的重大命题、重塑优势的重大战略、改革创新的重大探索。”市委书记张战伟在我市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会议上发出动员令,要求全市上下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投入到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作中来。

面对新使命、新要求,济源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致力于让历史大机遇变为济源繁荣发展的强劲动力,让历史大机遇化为改革创新的丰硕成果。

这一年,济源抢抓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机遇,加快提升城镇化内涵质量,城镇化率达61.05%,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就业2.0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6万人,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这一年,济源虎岭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整合,玉川产业集聚区荣获全国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园区。产业(集聚)开发区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8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8亿元。

这一年,济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的重要关口,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工业结构持续优化,高耗能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4.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增速2.7个百分点。

这一年,济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年接待游客1147.2万人次、增长16.4%,实现旅游收入55.8亿元、增长19.1%;文化娱乐、健康养老等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9%。

这一年,济源持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9家,8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实现销售收入210余亿元。

每一个新征程的开启,都让人充满无限憧憬与期待。

历史的车轮驶入2018年,济源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把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作为战略平台,不断激发产城融合发展活力。

“要把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成审批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活力最强、办事成本最低、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最佳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2018年,济源市委、市政府将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列为“一号工程”,夯实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基础。

“要全力打造秀灵、美丽、宜居、幸福济源。”2018年,济源抢抓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机遇,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正在愚公故里汇聚磅礴的能量。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产城融合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一步步成为现实,奏响济源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最强音。

产业集聚激发无限活力

全域融合奏响发展强音

2018-11-08 1 1 济源日报 c_15422.html 1 产城融合筑新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