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时评

使我们的文化符号充满魅力

□华 挺

针对文化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评价中的“唯流量论”、恶意炒作等不良现象,日前举行的第十三届北京文博会发布了《面向高质量的发展:2017—2018年度IP评价报告》,首次从国家文化建设的角度评价和思考IP成长与培育,避免商业利益的过度影响。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此举有助于为IP建设树立路标,从而构建属于当代中国的文化符号。

当下文化语境中,IP的概念,主要指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或文化形象。无论是商业博弈还是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都包括IP之间的竞争。比如,好莱坞电影就是依靠塑造众多经典IP,吸引了全球数十亿观众。IP发展,已经成为打造世界级文化符号、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2年以来,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从不到4万亿元攀升到10万亿元,高速发展态势良好,文化产业欣欣向荣。互联网给中国的文化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培育了大量原创IP,塑造了一批文化符号。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产业大而不强,作品多而不精”的问题。而且,在什么是IP、如何评价IP等问题上同样存在混乱思想,如认为IP就是“流量”,在实际操作中购买“水军”或“刷流量”;还有一些人通过无底线炒作吸引眼球,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文化符号的打造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聚焦高质量发展,重视IP建设,做大做强IP。

有鉴于此,此次北京文博会发布的评价报告从文化价值、产业价值两个角度构建了IP全面评价体系。结合IP定义和时代特点,在客观量化数据、可比较的基础上,以用户参与度、口碑评价、开放度等作为评价IP的主要因素。通过评价体系的引导,扭转粗放的产业增长方式。这一评价体系显示,具有传统文化或中国历史背景的IP优势比较明显,特别是《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传统文学IP,以及武侠经典IP,在排行榜前20名中占比约一半,证明经典传统文化具有相当持久的文化热度,以及历久弥新的文化价值。更加强调文化本身的价值,也将成为未来打造文化IP的重要导向。

互联网企业是中国IP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未来的国家文化符号建设需要依托互联网,引领中国文化IP走出去,将东方文化传播到全球,为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从数据看,当下,中国的文化IP“正在成长过程中”,尚未实现良好的多领域共生。中国的IP发展不能照搬国外模式,需要走自己的IP打造之路,构建自己的文化生产方式。大企业打造强势IP,已积累了更多可供长线发展的文化资产,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也成为打造国家文化符号的重要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文化IP建设为抓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打造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参与主流文化建设,一大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的文化产品已经诞生。期待更多的文化IP脱颖而出,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呈现中国力量。

2018-11-07 1 1 济源日报 c_15408.html 1 使我们的文化符号充满魅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