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中,愚公故里的非公有制企业,传承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不仅依托改革开放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还依托改革开放创造了勤勉、勇敢、创新、执着等精神财富。他们用拼搏奏响了济源改革开放史上最生动、激越的交响曲,他们的开拓奋进成为玉川大地最有创造力与活力的改革音符。
从藏在深闺,默默无闻、不被知晓的地方到远近闻名的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精华所在、“中国女娲神话之乡”核心区、中华创世神话原发地,历经10多年的开发,小沟背·银河峡景区焕发出无限精彩。
这个位于我市西北部晋豫交界偏远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唯一遗存原始森林腹地的景区,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迎来游客高峰。据统计,国庆假期,小沟背·银河峡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5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20%,并实现游客零投诉。
一个民营景区只用了10余年就成功实现华丽转身,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小沟背·银河峡景区总经理田顺东说:“我们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科学开发’的理念,充分发挥优势,不断提升软硬件设施,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沟背·银河峡景区,在迎接八方来宾的同时,为小沟背村带来巨大的变化。提供就业、拉动创业、带动三产,依靠着小沟背·银河峡景区的小沟背村从年人均收入200余元的省级贫困村,发展成为年人均收入万余元的富美小康村,成功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软硬件提升让游客舒心
旅游扶贫试验区、创世文化地质遗迹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早在2004年,小沟背·银河峡景区在做总体规划时,就提出这样的发展理念。优质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资金成了拦路虎。直到2009年,投资人参股、融资2000余万元,小沟背·银河峡景区才迎来转机。
“景区要想发展,旅游资源是核心,设施是关键。”田顺东介绍,在不断开发精品景点的同时,小沟背·银河峡景区强力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景区设施,拓展景区功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从景区山门到票口,平坦的柏油路让游客畅快通行;娲皇广场前的高标准生态停车场有1000余个停车位;一键求助报警系统,让游客享受便捷服务;功能完善的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休息室、咨询处、售票中心等一应俱全……这些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游客创造了便利的游览条件。
另外,小沟背·银河峡景区每年还组织工作人员在沿沟、沿山、沿坡的地方栽种法桐、国槐、女贞、柏树、竹子等绿植。如今,小沟背·银河峡景区被评为国家最美地质公园,成为国家4A级景区。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小沟背·银河峡景区围绕“专业、一流、超越”的目标,着力加强软件建设,打造游客至上的旅游服务品牌。
为提高全员素质,小沟背·银河峡景区定期开展培训活动,针对景区旅游服务、礼仪、营销、安全、导游、环保等有关知识进行培训,并要求全体员工统一着装,统一佩戴工牌,为游客提供热情、文明的优质服务。
志愿者服务也是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国庆期间,小沟背·银河峡景区的志愿者人数超过20人。他们为游客提供免费茶水、景点介绍、旅游咨询等各种贴心服务,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多样营销提升景区影响力
色彩斑斓的五彩石、酷似一只巨大无足神龟的鳌背顶、号称“百米长卷”的娃娃崖……小沟背·银河峡景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该景区所在的邵原镇也被命名为“中国女娲神话之乡”。
自2008年以来,小沟背·银河峡景区每年都要举办女娲文化节。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女娲文化研讨会、民间艺术表演、民间祭祀、摄影大赛、美术大赛等活动,在弘扬女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同时,也不断促进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
“小沟背·银河峡景区不断创新营销手段,通过节庆活动,积极开拓市场,提升景区知名度,打造小沟背·银河峡景区特色旅游品牌。”田顺东说,绝好的自然山水加上精彩纷呈的节庆活动,让小沟背·银河峡景区游客如织,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不仅如此,小沟背·银河峡景区还制作宣传片,强化与媒体的合作,加强与旅行社的交流,积极参加各类旅游推介会、旅游交易会……小沟背·银河峡景区通过各种宣传促销活动,大力加强景区形象宣传。小沟背·银河峡景区还通过媒体、网络、微信等方式加强营销宣传,建立旅游专业网站,制作宣传微电影,开设微信公共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
“活动与宣传,线上与线下,对内与对外,多种宣传营销方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联动,有效提升了景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田顺东介绍,据统计,小沟背·银河峡景区每年游客数量在30万人次以上,这些游客来自山西、河北、山东、江苏、陕西等地区,最多时,单日接待国内外游客上万人次。
依托景区百姓过富美日子
国庆假期,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可小沟背村的村民茹守峰却忙得不亦乐乎,农家乐的生意红红火火。仅国庆七天假期,就挣了2万余元。
“这不,农家乐依托小沟背·银河峡景区的客流量,也迎来一年中的销售旺季。”茹守峰笑着说,国庆期间,农家乐为游客提供手擀面、炖土鸡等各种特色美食,供不应求,24张床位每天早早就被预订完了。
茹守峰告诉记者,这个农家乐是一家人的营生,已经经营了13年,见证了小沟背·银河峡景区的发展变化。“之前,没有这个景区的时候,我们靠种地和养殖为生,全年收入也就几百块钱,根本不够一家老小的开支。”茹守峰说,“后来,小沟背·银河峡景区客流量越来越大,我们就琢磨着,自己开个农家乐,这不,现在每年可盈利十几万元呢!”
不仅是茹守峰,依托景区,小沟背村村民有人在景区工作,有人搞餐饮,有人开农家乐,村民们逐渐走上脱贫致富路。据统计,小沟背村有80%的村民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人均年收入达万元以上。该村也成功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转变为“小富村”。
步入正常轨道后,收入逐年增多的小沟背·银河峡景区还不忘支持小沟背村的发展。“原来小沟背·银河峡景区每年年底给村民发送100多块钱的福利,现在涨到200多块钱啦!”茹守峰说,“不仅如此,小沟背·银河峡景区还拿出了20多万元,对我们村子的农家乐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
“只有小沟背·银河峡景区不断发展壮大,依托景区的百姓才能更加富裕。”田顺东说,“下一步,小沟背·银河峡景区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地质科普教育基地——大型世界地质博物馆,让游客有更多的体验和参与感。同时,随着休闲观光旅游的发展,景区将逐步向养生、养老等方向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景区和百姓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