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内学许昌 外学徐州 走好济源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系列报道之二

在大格局中定位“城市坐标”

徐州云龙湖(资料图片)

徐州,江苏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

这些从省级、区域、国家层面定位的“徐州名片”,正在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的引领下,变“定位”为“地位”,让城市的首位度和发展能级持续提升。

许昌,郑州大都市区“南花园”,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五都四乡”美誉声名远扬。

站位有高度、变革有力度、发展有韧度,让许昌绘就践行新思想的“线路图”,成为新发展理念的躬耕地,确立了新时代砥砺前行的新坐标。

城市发展有大格局、大胸襟,放眼全省、全国乃至全球找定位,是许昌和徐州共同点。

以思想大解放促进观念大更新,以站位大提高展现时代大担当,以转型大突破实现发展大跨越。许昌和徐州的高质量发展,为跳出济源看济源,跳出济源发展济源,在大区域、大环境中确立“城市坐标”、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找到了路径依托。

在更宽视野谋划城市高质量发展

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发展质量。

作为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交通枢纽,作为国务院去年批复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徐州以国际化的视野,发挥“一带一路”交会点区位优势,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重要节点城市的对接,着力构筑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开放格局。

而作为郑州大都市区“南花园”,如何抓好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依托我省“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平台,推动许昌实现高质量发展?

许昌的做法是把“郑许融合”升级为“郑许一体化”发展,加速规划、功能、交通、产业、生态、平台“六个对接”,努力在融入郑州大都市建设中抢到先机。

许昌和徐州,在发展战略上依托国家、区域和省级平台,高位谋划、借势发力,在格局和站位上高一筹,在谋划和行动上先一步。徐州的发展被江苏省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许昌成为河南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探路者。

济源位于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中原经济区规划》提出,推动郑州、开封、洛阳、济源等9市融合发展,形成高效率、高品质的组合型城市地区,并将其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区域,引领辐射带动整个区域发展。

地处豫晋两省交界,济源近年加快打通对外通道,济洛、济焦、济晋、济运高速公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济源—洛阳西高速、济阳高速加快建设,沿太行高速焦作—济源段、焦济洛城际铁路、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列入国家规划……

济源如何将豫西北、晋东南这一“地理位置”变成“城市地位”?赴许昌、徐州考察归来的考察团成员认为,只有大格局、大规划、大联动,才能实现区域大发展。济源作为豫西北大门,需要充分发挥河南省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优势,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扩大城市“朋友圈”,在更高层面上践行高质量发展。

从更高站位谋划城市高品质产业

在全球化经济大潮中,是步先进地区之后尘,还是摆脱传统路径,实现创新突破?

徐州围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制定实施经济、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化“四个中心”建设三年行动纲要,为城市长远发展明确了坐标。

10月15日上午,伴随着响亮的汽笛声,第100列徐州中欧班列装载着工程机械、家具家电等产品,驶向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最终将运往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徐州中欧班列逐渐成为淮海经济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铁路运输动脉。此外,徐州举办国际服务外包大会、国际物流大会,开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充分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国际眼光。

许昌以中心城区和长葛市域为重点,加快推动许港产业带建设,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临空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加快中德(许昌)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让许昌的产业更具影响力,更具国际范儿。

面对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许昌和徐州能够准确把握外部环境、内在条件、阶段特征和动力支撑的新变化,立足优势谋发展,发挥优势求突破,在更高层面上吸纳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汇聚发展能量,以更大力度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谱写出新时代发展的崭新篇章。

对于济源来讲,工业上是亚洲最大的铅锌冶炼基地、中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农业上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旅游上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又是四渎之一“济水”的发源地,王屋山拥有“道教天下第一洞天”之美誉……这些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名片,让济源在更高层面上谋划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

“首先要看准自己的优势,再充分了解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大势,创新性、创造性地推动产业升级。”学习归来,考察团成员认为,一方面要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实际创新谋划,做到对标先进、拉高标杆、凸显优势,开创具有济源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合作共赢促区域发展共建共享

统筹区域发展,发挥区域优势,强化“一盘棋”理念,是新时代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风向标”。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近年以提升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为目标,加快推动“多规合一”,加快构建以徐州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推进徐连客专、徐宿淮盐铁路、合青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米字型”高铁枢纽。

如今,徐州与周边城市在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环保、旅游、警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通过互联互通,放大同城效应,让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功能不断提升。

(下转第二版)

2018-11-05 本报记者 苗慧玲 郑海波 “内学许昌 外学徐州 走好济源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系列报道之二 1 1 济源日报 c_15306.html 1 在大格局中定位“城市坐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