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

旅游富民展新姿

(上接第一版)3天时间接待游客2.4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0万元,带动第三产业收入450万元,创造了济源旅游历年最高纪录。

这是济源第一次尝到旅游带动的甜头,第一次感受到旅游业强劲的活力和魅力。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先发展,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这一年,济源掀起景区建设高潮,筹备世纪旅游年被提上重要日程。

2000年4月28日,济源世纪旅游年暨小浪底黄河三峡旅游节隆重开幕,济源旅游“五朵金花”精彩绽放——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王屋山风景区、五龙口风景区、九里沟风景区和以济渎庙为中心的市区游览区五大品牌。

随着景区开发建设品位的持续提升,济源形成了“二龙戏珠”的旅游发展格局——

南部以黄河小浪底为龙头,涵盖西霞院水库、张岭半岛、明珠岛、黄河三峡、西戴河等景点的黄河休闲文化旅游带;

北部以王屋山为龙头,囊括五龙口、九里沟、小沟背、原始森林等景点的北部山岳生态文化旅游带;

中部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集合济渎庙、大明寺、奉仙观、延庆寺等文化景点的城市休闲游憩核,形成了“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灵而秀、净而美”的城市特色。

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做活济源“美丽经济”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大众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让济源再次乘势而上,开启走出“门票经济”、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新征程。

如今,漫步在道境广场,气势恢宏的第一洞天牌坊、栩栩如生的五行浮雕、情景交融的老子《道德经》原石艺术经卷、造型唯美的绿化景观、潺潺流动的清泉、飘缈空灵的音乐、返璞归真的道文化意境,令人心旷神怡、充满遐想;

走进猕猴乐园,猴王争霸赛正在精彩上演。众多游客驻足观赛、加油助威。在西游记主题公园、高老庄驿站,仙魔下凡的表演出神入化,为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文化体验;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10月5日,来自首都的千人旅游团,一到黄河三峡就异常激动,纷纷盛赞眼前美景,齐唱《歌唱祖国》,吸引了众多游客;

……

旅游产品的持续提升,让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大型旅游团队、直达旅游专列、休闲自驾游、美丽乡村游,传递出济源旅游转型升级的新魅力。

仅1997年至2017年的数据,就足以让我们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济源旅游日新月异的变化——

全市接待游客人数由35万人次增加到1143万人次,增幅在32倍以上,旅游综合收入由1.01亿元增加到55亿元,增幅在55倍以上;

全市旅游景区由4家发展到10家,旅游从业人员由300余人发展到2万余人,旅行社由3家发展到27家,酒店床位由不足1000张发展到1.8万余张;

全市建成2个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4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5个省级旅游特色村、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率先在全省建成“全域园林城镇”,打造2个乡村AAA级景区、50余个观光休闲农业园、10个特色农庄,构建起乡村旅游带。

购物商店从个位数上升到百位数,旅游商品从品类单一到种类繁多,冬凌草系列产品、王屋山土馍系列产品、毛绒猕猴、孙思邈中草药等产销两旺,给生产企业和经营者带来了丰厚利润……

一个个新兴产业精彩呈现,彰显了改革实践成果丰硕;一组组数字不断刷新,折射出旅游消费不断增长;一个个系列产品强力推出,意味着旅游产业已然成为朝阳产业。

乘风破浪千帆劲,铿锵步履踏歌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中原)最具魅力的旅游城市”、最具创意休闲城市等多项荣誉,见证了我市休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城乡旅游全域绽放 旅游富民势头强劲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走进下冶镇朱庄村石榴基地,火红的果实挂满枝头,煞是喜人;在邵原镇史家腰苹果基地,游客正忙着采摘香甜诱人的红彤彤的苹果,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像这样的乡村游、采摘游,在我市已不鲜见。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王屋山景区、小沟背景区周边的农家乐生意兴隆,邵原娲皇谷、坡头天女河、大峪周庄等乡村游场面红红火火。

自2015年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后,我市又于2016年2月入围全国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如今的济源旅游,呈现百花齐放、全域发展的强劲势头。

以旅游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是济源全域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如今,济源乡村旅游已延伸到邵原、大峪、承留等8个山区镇,累计带动2500余人就业。当地贫困村的百姓因旅游而脱贫。

“后备箱经济”初露峥嵘。大岭艾草、韩彦红果、西正大米、马村酥梨和富硒农产品系列等500多种农村特色商品,成为游客的抢手货。“旅游居民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我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旅游要素,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购”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厕所革命”成效凸显。“小厕所、大文明,小厕所、大民生”。在我市各个旅游景区,新建成的厕所与景点相得益彰,方便了游客、美化了景点,使文明清新气息更加浓郁、游客满意度大幅提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已新改建43座旅游厕所,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健康文明、温馨和谐的如厕环境。

“+旅游”全域绽放。遍地开花的“农家乐”,形成“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的“美丽乡村+旅游”格局;孙思邈养生谷的高端民宿需提前半个月预订,让济源“民宿+旅游”成为“网红”;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愚公移山红色教育基地,让济源“研学+旅游”声名远扬;老兵工酒店让五三一老厂房重新焕发生机,绽放出济源“工业+旅游”的魅力。

济源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充分融入文化、民宿、养生、研学等因素,让这一关联度高、融合性强、覆盖面广的产业,在玉川大地绽放出新的时代芳华。

全域旅游的发展,带来了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曾经,世代居住在绿水青山中的群众,过着牛耕、肩挑的贫困生活,而今开起农家乐,吃上“生态饭”;曾经,因耐不住贫寒而进城打工年轻人,如今毅然回乡创业,投身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潮。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让自然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济源,人人参与、绿色共享的全域旅游蓝图振奋人心;济源,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速度,在全域旅游的航程中乘风破浪、逐梦前行!

2018-11-01 1 1 济源日报 c_15209.html 1 旅游富民展新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