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娱乐

李咏辞世, 键盘侠可有悔意?

◆王磊

日前,央视原著名主持人李咏的妻子哈文的一条微博瞬间“击溃”了网络。微博称,她们一家带着李咏赴美抗癌17个月后,“永失我爱”。消息来得太突然,很多网友无法接受。而更让人无法原谅的是,在治疗期间,李咏一家还被造谣移民美国,言语中不乏讽刺和谩骂。

如今,移民传闻随着李咏的溘然长逝不攻自破,在事实“反转”和结果“反差”的对比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网络暴力的可怕。

不知过去的17个月中,李咏一家在美国为其治疗癌症时,面对造谣中伤,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想必是嘴角的一抹苦笑,是心里的一股委屈,抑或只是一声叹息。面对莫名其妙的指责,哈文只是简单而又果断地回了一句“没有”。这或许是“不计较”,或许是“顾不上”,但并不代表这份伤害就不存在。哈文的好脾气,或许也只是一种无奈和无力罢了。

相反,网络暴力往往比硬暴力更具杀伤力。前不久,在最新一季的《奇葩说》中,面对“键盘侠到底是不是侠”的辩题,辩手陈铭爆料他在六一儿童节晒女儿照片时,有网友留言:“这个孩子丑得,湖北村货的基因,没差了。”一向温文尔雅、以好脾气著称的陈铭愣是没控制住情绪。或许在那位网友看来,这只是一句吐槽,但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对于李咏的突然去世,外界的反应明显是震惊的、同情的、惋惜的。我们甚至不排除当时指责、谩骂李咏移民的网友,此刻也加入了蜡烛与合掌的缅怀中。只是不知他们的心中,是否有歉意和忏悔泛起,更不知他们是否会在此后的网络言行中,是一如既往地恶语伤人,还是多一些冷静、明辨和思考。

因此,我们要具备分辨网络暴力的能力。网络暴力和正当的、正义的网络表达的区别在于:不分事实,听风是雨;不论是非,只讲情绪;不思后果,只图痛快。网络暴力的制造者自以为躲在屏幕后面不必负责任,自以为“人微言轻”影响不大,但若众人都这么想,网络暴力便如千流汇海,恶浪滔天。

随着移动互联网愈发深入社会生活,网络暴力也正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负能量。随便一句留言,或许没有车祸那么触目惊心,没有自然灾害那么简单粗暴,没有凶徒那么面目可憎,但往往伤人于无形,影响极坏。

李咏已逝,所谓的“移民原罪”也烟消云散,但正义不该止于真相大白。一些习惯于施加网络暴力之人要反思:在键盘上敲出的每一个字,都意味着责任。当它带着锋利的刃,在舆论场肆意飞舞的时候,那不是什么“作品”,而是在“作秀”的同时,很可能还在“作案”。

2018-11-01 ◆王磊 1 1 济源日报 c_15191.html 1 李咏辞世, 键盘侠可有悔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