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热烈庆祝济源煤业65周年华诞

八千里路云和月 65载荣与兴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

济源煤业!太行山下的一颗璀璨明珠!豫西北煤炭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于2018年迎来了65周年华诞!

65年,承载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沧桑。

65年,见证了一个企业辉煌创业、砥砺前行的步伐。

65年前,一群汉子、几把铁镐、几个荆条筐……点亮了一座新生矿山的希望。济源煤矿就在这里诞生!

65年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三代济煤人以坚实的臂膀扛起了济源煤业的大旗,用奉献精神创造了济源煤业的煌煌业绩!

65年来,济源煤业从井下到地面,从濒临破产到浴火重生,从太行山下到进军祖国的大西北,几起几落几沉浮。济煤人历尽风雨不改、创业豪情万丈!

今天,又一代济煤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重任,心存志远,以“追求完美、迈向新高”的理念为引领,以打造安全、和谐、文明的煤业集团为奋斗目标,走向更高远的未来!

济煤65年

是艰苦创业、砥砺前行、不断做大的六十五年

1953年,随着一挂土鞭炮的噼啪炸响,河南省新乡专署济源煤矿正式挂牌成立。自此,济煤人在太行山下荒芜的山坡上开启了负重拓荒的征程。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开发建设初期的济源煤矿,一穷二白,条件艰苦,每一件设备都需要重体力的操作,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汗水的付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济煤人齐心奋战,开地掘金,硬是创下了1955年原煤总产量2.6万吨、全年销售2.1万吨、利润16.1万元的可喜业绩。

1964年,连续4年的亏损,加上国民经济的极度困难,济源煤矿遭受了历史上第一次困境。然而,10余年的煤海磨砺,早已造就了济煤人的钢铁意志和迎难而上的品格。他们努力奋进,一改落后的体力运输和笨拙缓慢的提升系统,朝着机械化高效率方向发展。

1996年,对于济源煤矿来说,是黑色的一年。一场史无前例的透水矿难把企业推向了破产的边缘。当时,煤矿经营管理已经举步维艰,连年亏损5000多万元。济源煤矿危在旦夕。

在企业风雨飘摇的危难关头,齐百红挑起重担,率领新的济煤班子负重改革。毕业于采矿专业的齐百红,上任伊始,就把积聚了几十年的煤业情愫释放出来:从零开始再创业!一年起步,两年发展,三年振兴!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济煤人破釜沉舟、顽强拼搏,历经3年奋战,终于昂首走出了沼泽地——原煤产量以每年10万吨递增,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达到1000万元。

65年来,诸如此类的困局,济源煤业数次经历,数次转危为安。济煤人,凭借危难时刻意志不倒、思想不乱、队伍不散、目标不变的团结奋斗精神,一次次生产自救,逆势而上,一次次推动企业改建、扩建和兴建矿井,助力企业形成以煤为基业、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缔造了一个快速崛起的煤业新传奇!

济煤65年

是与时俱进、多元发展、不断做强的六十五年

有大心量者,方能有大格局;有大格局者,方能成就大视野。当其他煤炭企业还未觉察抢占资源的重要战略意义时,在济源煤业改制之初,齐百红就把目光投向了大西北,开始了“西部大开发”宏伟蓝图的绘制。

在单一采煤的基础上,济煤人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在新疆吐鲁番等地投资兴建煤矿,掌握大量的优质资源。

同时,齐百红又提出战略思想:走“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和“强强联合”的道路。在做强煤炭主业基础上,济源煤业不断拉长煤炭产业链条,由单纯的挖煤、洗煤、卖煤,向煤化工、有色金属等多个产业链纵向延伸,发展触角延伸到新能源、新材料、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实现了跨区域跨行业拓展转变。成功转型后,济源煤业正朝着以煤为主、多元发展的集团化公司方向迈进。

能源整合,大势泱泱;百舸争流,扬帆远航。2017年国家提出能源改革之际,该公司董事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迈出探索煤炭产业清洁生产、绿色创新发展的脚步,在不断提升原选煤厂生产业绩的同时,新建永兴洁净煤有限公司,筹备建设了一条120万吨高标准洁净煤生产线。目前,该项目已取得环评手续,厂房招投标、设备采购合同均已完成。

伴随着济源煤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以氧化锌项目为主业的鲁泰能源,以绿色生活为目标的小浪底无纺布公司等均取得生产、销售双丰收。

2017年8月,作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名片和五年规划的转型项目,鲁泰能源实现全线满负荷生产。截至2017年11月25日,企业共生产纳米氧化锌1953吨,实现销售收入3863万元。为了促进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企业不断引进专业性人才、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现已建成了中试生产线,研发出适合不同领域的新产品,并参与了全国化工标准委员会组织的化工行业氧化锌标准的修订。

事实证明,依靠技术创新转型升级,通过煤炭“由黑变白,由白到细”的转化,传统煤化工产业依然可以突破发展瓶颈,重获生机。至此,济源煤业迎来了能源变革的春天!

济煤65年

是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不断做实的六十五年

20世纪50年代以来,济源煤矿一直在走一条粗放型经济增长的道路。在新的市场条件下,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已成为制约企业壮大的桎梏。

矛盾和难题横亘在发展的道路上,所有解决矛盾、破解难题的方法都指向一条路径:创新!2000年,以齐百红为首的企业领导班子果断决策,发展采煤机械化。在当时“坚定不移上综采”响亮口号的感召下,济煤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全省率先实现综采机械化,打破了“济源煤矿不适宜上综采的定论”,在全省地方煤矿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2001年5月,济源煤矿一矿顺利安装综采设备,第一个月便生产原煤3万吨。采煤机械化让济源煤业一下子摘掉了多年亏损的“穷帽子”,当年盈利300多万元。

如今的济源煤业,天轮飞转,机器轰响,座座矿井,吐艳竞芳,处处散发着迷人的现代化魅力。其矿井主要装备全部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采、掘、运设备,煤炭开采技术全部实现了采矿提升自动化、运输皮带化、控制智能化。

通过科技兴矿,企业生产能力、安全系数、经济效益等多项指标逐年提升,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走出了一条“机械化生产、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控制、标准化矿井、专业化队伍”的现代化矿井建设模式的路子,在国内打响了品牌。

越是成功的企业,越知道天时的重要性!齐百红坚信,在经济大潮中搏击,墨守成规就意味着倒退。进入21世纪,国家出台改制政策,济源煤矿乘借东风,于2002年3月29日成功改制为“河南省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济源煤业的历史从此改“国营”为“民营”。改制后的济源煤业,一身轻松,如虎添翼,围绕新的战略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从内到外焕发出青春活力。济源煤业的发展又掀开了新的篇章!

济煤65年

是以人为本、文化奠基、不断做优的六十五年

朔风凛冽,敢破坚冰;豪气贯云,天被地床。从65年前的煤海鏖战开始,济煤人的身体里就燃烧着不灭的斗志。65年来,三代济煤人的奋斗征途中,不屈不挠的干事创业精神早已融入了他们的血液。齐百红后来将其总结为济煤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以心为本的诚信精神。

济煤精神不仅是济煤人开拓进取的信念和力量,还是企业蒸蒸日上的核心与灵魂。企业成立的济煤大学,以济煤精神为先导,以“德才兼备、内外兼修、勇于担当、敬业创新的综合性管理人才”为方向,为济源煤业培养了大批能拿笔杆、能下矿井、能管人员、能谋能战的优秀人才,被学员们亲切地称为济煤人自己的“黄埔军校”。

济煤精神在济源煤业内部无处不飞花。企业自办的《河南济煤报》,为职工专门开辟了“职工文苑”专版。翻开报刊,篇篇美文,句句诗情,无不洋溢着济煤人的自豪感、自信心,无不倾诉着济煤人对工作对生活的满腔热情。

发展的路途中,企业站位更为高远,济煤精神也延伸出更多的内涵。济源煤业从没有停止过履行社会责任,从未间断过扶危济贫、帮扶山区穷村、社会捐赠等公益活动。2017年年初,公司共资助困难职工26人,离退休人员30人等。同年9月,公司党委认真组织,积极发动职工,为贫困户捐赠家用电器,共捐赠电视机、电风扇、电饭煲等家用电器30余件。每年,矿区都会举行职工迎新春元旦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寓乐于志。

精神不灭,代代相传。新一代济煤人从父辈那里接过担子,又把青春奉献给了济源煤业。他们奋勇争先、勇当先锋,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顶烈日、战风沙、开疆辟土。他们身兼数职、多技傍身,奋战在各条作业线上。他们有知识、有力量、有激情、有胆识,是济源煤业腾飞的新希望,是济源煤业百年宏图的后续绘制者!

2018-10-23 文/赵珊珊 宗志霞 ——热烈庆祝济源煤业65周年华诞 1 1 济源日报 c_14853.html 1 八千里路云和月 65载荣与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