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品鉴

老油灯里的难忘岁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油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照明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油灯如今已退出了人们的生活。翟钢炮今年73岁,家住邵原镇双房村。他至今仍保存着一盏老油灯。老油灯不仅照亮了翟钢炮的人生,也照亮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老油灯如今仅剩上部的灯碗,下部的支架已不存在。灯碗呈圆形,灯沿有一处凸起,是提油灯的手柄,灯碗内可盛放燃油。只需放置一根灯芯,将其点燃,油灯就能照亮屋子。

翟钢炮说,从记事起,老油灯就是他家的主要照明工具,大人干活时更离不开它。“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条件匮乏,我们晚上照明全靠这种老油灯。一开始,油灯里面装的是黑油,后来用上了在供销社买的洋油,有些买不起洋油的家庭就用菜籽榨出来的菜籽油——有些家庭舍不得吃菜籽油,省下来用来点灯。”翟钢炮说。

翟钢炮现在还记得去供销社买洋油的场景:供销社的人拿着油提,两毛钱打满满一大提油,一毛钱得倒下半提油,五分钱用小号的油提。“生活再拮据,也不能不照明。尤其是干农活的时候,更离不开油灯。”翟钢炮说。每年的秋收时节,他们全家人吃过晚饭就坐到院子里,把白天从地里收回来的玉米撕成穗儿,再编成玉米辫子挂到墙上。有月光的时候可以借着月光干活,没月光的时候就在院子里点个油灯。随着油灯里的油慢慢燃尽,一个个粗壮的玉米辫子也挂了起来。

对于家庭妇女来说,灯更是必不可少的物件。“以前的家庭妇女要管全家人的衣食,特别辛苦。尤其是做衣服,要先把一朵朵白棉花搓成条,纺成线,再把千丝万缕的线织成布,然后再一针一针地缝。”翟钢炮说。翟钢炮小时候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都是他的母亲在无数个夜晚辛苦缝制出来的。“记得母亲几乎天天晚上熬夜做衣服。她怕一直点着油灯费油,就让我时不时地拨一下灯芯,不让灯芯燃得太欢。点着的灯火只有黄豆大小。”翟钢炮说。

夏天夜短,一般不怎么用老油灯。吃过晚饭得了空闲,翟钢炮的父亲就在星空下给翟钢炮讲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等故事都是翟钢炮小时候从父亲那里听到的。“父亲平时不太爱说话,可一到夏夜就禁不住打开了话匣子,讲些我爱听的故事。那些故事好听极了,至今我都念念不忘。”翟钢炮说。

那些神话故事如同一颗种子种在了他的心田。几十年后,翟钢炮走遍邵原镇,寻觅那些神话故事的踪迹,从事女娲文化研究工作,先后参与编写了《中华创世神话原发地考》《邵原山水》《邵原民间故事集》等,儿时的那颗种子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

“老油灯已经废弃很久了。但在我的心中,它依旧代表着光明。”翟钢炮说,有了过去的老油灯,我们才拥有了光明,拥有了温暖,拥有了力量,拥有了现在的文明和富强。

2018-10-12 文/本报记者 李珊珊 图/本报记者赵新迪 1 1 济源日报 c_14515.html 1 老油灯里的难忘岁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