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佩佩 通讯员 王小平
盘溪河治理工程现场,挖掘机轰鸣作响,工人们各尽其责、紧张施工,宗迎涛与项目负责人赵延松、杨举申在现场巡查……9月2日,记者在盘溪河玉泉段采访时,感受到现场作业是那样的有条不紊。赵延松介绍,河道治理的顺利施工,多亏了宗经理的现场跟踪协调。工程完工后,将改变河道及沿岸环境,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愿景。
1995年12月,宗迎涛满怀报国之志参军入伍。三年军旅生涯,他严格要求自己,多次受到上级嘉奖,被评为“优秀士兵”,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11月,宗迎涛复员后,积极投身家乡建设。 1999年4月,宗迎涛被调到市水电公司工作。
19年来,宗迎涛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以满腔的工作热情、娴熟的专业技能、勤学善思的品格,为我市水利事业的发展默默奉献。由于踏实肯干、工作出色,宗迎涛从一名普通员工,先后晋升为供水站站长,市水电公司经理。投身水利事业十九载,宗迎涛用热血与激情谱写着人生新的篇章。
1999年4月,王屋山区和平水电站项目启动,宗迎涛被派驻项目工地服务。面对地形结构复杂,施工条件艰苦,施工材料、物资和设备运输困难的现状,宗迎涛不等不靠,带领大家采取人拉肩扛的方式,将所需材料、物资运进施工现场,及早打开了工作面。“前期工作任务重、事杂、难度大,对工程建设又非常重要,我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推进各方面工作。”宗迎涛说,他从项目手续办理、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安装到试运行,都全程跟踪服务,遇到什么困难,就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予以解决。
2008年6月,省重点水利工程——河口村水库工程开工。由于该工程涉及两镇多村,地面附属物多,前期协调任务十分繁重,宗迎涛又一次被派驻到现场服务。
经过认真走访调查,宗迎涛了解到,项目所在地的民房、小工厂、养殖场、鱼塘及通信、电力线路等都在拆迁范围内,项目的协调难度不言而喻。进场初期,他每天早出晚归,奔波于拆迁户与施工方之间。最令他难忘的是,在项目协调工作中,有一位老人坚持不搬,且提出较高赔偿条件,宗迎涛只好多次上门做工作、讲政策,直至问题圆满解决。对此,项目建设负责人说,自从工程开工以来,他都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全身心投入各项协调工作中,并妥善解决一系列问题,加快了项目建设的进程。 “既然单位派我来了,就要想办法做好。”简单而朴实的话语背后,彰显着宗迎涛的担当和坚守。
2016年7月,王坑、大奎岭抗旱应急项目(王屋山供水复线西干向大峪镇延伸工程)启动,宗迎涛负责现场指挥。施工现场都在半山腰,大型机械、运输车辆上不去,他和指挥部人员一起,爬坡过坎,赶往施工现场,研究制定施工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分解、细化工作任务,确保了工程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
盘溪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被列为全市重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征地范围大,全长15.9公里,涉及4个镇14个自然村,附属物多。在完成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的同时,宗迎涛协调设计、施工等部门,多次往返于河道上下游每一个桩号,忍受着毛虫叮咬、荆棘伤身的痛苦,对每棵树丈量、清点。同时,他还深入群众,协调解决矛盾纠纷,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目前,盘溪河改造城区段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前主体工程竣工。
一次次挺身而出,一次次圆满完成任务,宗迎涛用他的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诠释着一名退伍军人的本色,在水利事业上谱写着人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