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今日要闻

大沟河村:铺就群众增收“快车道”

本报记者 武迪

9月3日,记者来到承留镇大沟河村西部,只见一条干净平坦的水泥路盘绕山间,在初秋的阳光下反射着银色的光芒。“家门口通了水泥路,以后出行方便多了!”大沟河村第四居民组居民陈东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大沟河村依山傍水、风光秀美,但地处山区、交通闭塞,是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该村第三、第四、第五居民组51户180多人与数个水果采摘园,零星散落在海拔落差数百米的山间。由于村里缺少资金,这51户居民门前的泥土路一直未能硬化。

“修建一条硬化路是附近居民多年来的心愿。”大沟河村委会主任闫正军介绍,曾经的泥土路沿着沟、绕着山,坡接坡、弯连弯,晴时尘土飞扬,雨时泥泞满地、寸步难行。“一天下雨,三天出不去门”曾是这里交通不便的生动写照,老百姓都戏称其为“水泥路”。闫正军说:“这条路不仅影响村民出行,还影响附近采摘园的运输。采摘园的水果经常因天气原因运不出去,收益大受影响。”

“群众的期盼就是驻村工作队努力的方向。”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督查局派驻大沟河村第一书记朱东方入村后,通过走访调研,迅速确定了“第一目标”——修建水泥路。经过驻村工作队的多次汇报、沟通、协调,最终得到市扶贫办、承留镇党委政府支持,筹集资金130余万元用于改造修建这条总长3.5公里的水泥路。

就这样,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居民组居民帮助修路的热情空前高涨。今年8月,道路改造工程正式动工。修路期间,居民组男女老少齐上阵,挖土垫路、平整路面。9月3日,这条期盼已久的水泥路正式通车。

“‘要致富,先修路’在大沟河村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朱东方说,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沟里的群众最期盼的就是走上宽敞、平坦的路,把大山里的丰富物产运出去,换来美好生活。这条水泥路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还增加了农民收入。朱东方说:“路通后,大沟河村旅游链条被拉长,车辆和游客可以直接来到田间地头,村民就地销售,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销售难、损耗大、成本高、价格低的问题。”

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推进大南路项目,力争将大沟河村建设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重要目的地,进一步促进当地居民增收致富。

2018-09-07 本报记者 武迪 1 1 济源日报 c_2104.html 1 大沟河村:铺就群众增收“快车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