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佩佩
秋夜,克井镇古泉村的街巷格外安静,村委会楼上亮起的灯光,照出驻村第一书记孙云中伏案工作的身影。忙碌了一天的孙云中,正在整理当天的工作笔记,哪些事需急办,哪些户需走访,都有特别标注。
自2017年11月驻村以来,孙云中坚持吃住在村,走进贫困户家里查实情、听心声,把每家多少人、有什么收入、需要解决哪些困难,都一一记在本上、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9个月来,孙云中“沉”在古泉村,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环境,探索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抓党建 增强干部服务意识
心连心帮扶,手拉手共建,肩并肩战斗。孙云中带着党组织的嘱托,奋战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上,留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小芸和丈夫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儿子正在上学。在“党员联户结亲”活动中,孙云中经常前来走访,了解她家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并为夫妻俩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为孩子申请了助学金。
建档立卡贫困户酒群成,曾沉溺于在家养宠物、放鸽子,不愿出门打拼。孙云中得知后,多次上门劝其勤劳致富,并为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以前我对生活失去信心,什么都不想做,是孙书记给了我力量,我一定好好工作,不辜负他的期望。”说这话时,酒群成心怀感激。
驻村之初,孙云中着重从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换届选举中,他严把选人用人关,切实把党性强、作风硬、有公心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利用“三会一课”、玉川先锋课堂,为党员上党课;积极培养新生力量,发展新党员,引导党员干部当好脱贫攻坚的“先锋队”“排头兵”;积极开展“我为党旗增辉 我为扶贫助力”“党员干部精准联户”“党员联户结亲”等活动……树立了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增强了党员干部的为民能力,带出了坚强的村“两委”班子和优秀的党员队伍。
狠抓产业 增强集体造血功能
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在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上,孙云中更是事必躬亲。从组织,到制定方案,再到反复考察论证,每个阶段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
面对村里缺资金、缺技术和脱贫任务艰巨的现状,孙云中千方百计寻找破解良策,(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