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当一条“济源通往水洪池道路上偶遇金钱豹”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疯传时,记者及时向市林业部门进行了求证。在林业部门否定这一信息并辟谣的同时,另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那就是今年1月22日,我市黄楝树林区架设的红外相机首次捕捉到金钱豹群体影像。当记者询问为什么1月份捕捉到的影像现在才知晓时,愚公林场黄楝树林区管理中心主任薛茂盛介绍,林区每半年对红外相机影像进行一次整理。工作人员近日按计划整理影像资料时发现,2017年11月份至今,先后20余次捕捉到比较清晰的金钱豹影像。其中,2018年1月22日的影像资料中,首次出现金钱豹群体活动画面。1月22日的影像资料为两只成年金钱豹活动影像。根据照片判断,两只金钱豹为一公一母,一个画面出现两只金钱豹的照片共有3张,图像较为清晰。薛茂盛介绍,金钱豹是独居动物,公豹和母豹只有在发情期才会在一起,发情期过后,公豹离开,母豹独自养育幼崽。红外相机捕捉到的金钱豹,学名华北豹(Panthera pardus fontanierii),也称中国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北豹为大型猫科动物,体形似虎,头小尾长,四肢短健;毛被黄色,满布黑色环斑;斑点颇似古代的铜钱,所以有“金钱豹”之称。2015年1月,河南太行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启动华北豹及其猎物资源红外相机监测项目,主要利用红外相机和动物痕迹等对太行山自然保护区内华北豹及其猎物资源进行监测。根据红外相机照片显示,今年以来,黄楝树林区共有10余处相机捕捉到了金钱豹的影像,比2017年多出一倍。这表明金钱豹活动范围和频率明显增加,进一步说明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钱豹种群也在不断扩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红外相机还拍摄到了林麝(国家一级)、猕猴(国家二级)、黄喉貂(国家二级)、红腹锦鸡(国家二级)、勺鸡(国家二级)等保护动物及西伯利亚狍、猪獾、狗獾、花面狸、豹猫等“三有”动物20余种,还有雀鹰、雉鸡、红胁蓝尾鸲、白眉地鸫等鸟类10余种。
图片由黄楝树林区管理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