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旗手——我眼中的翟钢炮 ◆孙长河 2025年11月18日 手机济源网

家乡的朋友,你若是60岁以上的人,或许看过邵原村文艺宣传队演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吧。记得第一次演出的那天晚上,台下几千人。台上帷幕一拉开,你看到的景色与电影里林海雪原的景色如出一辙 。雪原林海中一名举旗领队的战士,翻着连环跟头舞着红旗的精彩表演,立马就让台下的观众沸腾了!有谁能想到——我们这个坐落在深山的村级业余宣传队,能有这样高的水平……

台下顿时掌声雷动,异口同声地喊:“好旗手!”

扮演举旗战士的名叫翟钢炮。

我那时正梦想着参军呢。要当兵,就当旗手。此后,我就和翟钢炮结了缘,经常和他在一起聊天。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我和妻子都称他钢炮哥。

钢炮哥比我大7岁。他中等个子,娃娃脸,满脸朝气蓬勃,一腔诚挚爱心。他和谁都能说上话。每次我去他家找他,总有人在他家里等着他。他在生产队、共青团、宣传队、民兵营等许多组织里都挂有职。那个年代,因为种种原因,他迟迟没有入党。但是,许多工作又离不开他,于是他就有了很多没有实权的小头衔。他好像从来不计较什么,一天到晚就是忙。他总是风风火火,蹦蹦跳跳,走着走着,就吼一嗓子。他最爱唱的是《红灯记》里李玉和唱的那段戏:“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

他的嗓子虽不怎么好,但人们都喜欢听。他的出现,让人心生欢喜。

……

1975年,我退伍。当时,鳌背山水库工程正处于艰苦的施工阶段。邵原村负责地形最复杂、工程量最大的500米长的隧洞施工。村里负责工程施工的负责人几经更换,均不得力。最终,重担落在了翟钢炮这个非党员干部的肩上。村工程队100多人,在山上白天黑夜连轴转。由于生活条件差,一天三顿经常吃不到新鲜饭菜。有时候弄来了玉米面,还发了霉。加上洞里烟呛水泡的,人们都把上山打洞的事当成了苦差事。各个生产队往山上派工时只得抓阄排号,真有点儿上刀山下火海的感觉。

翟钢炮上山以后,工程队队员逐渐自然轮换成了年轻人。工地的劳动环境变了。年轻人上了山,谁都不愿意回来。终于轮到我了,我一上去就被那里的氛围给吸引了,一干就是将近两年。我经常回忆起在鳌背山工程工地的那段生活。那一段不平凡的劳动生活,给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那是激情和艰辛,拼搏伴欢笑的交响曲。

钢炮哥把工地变成了舞台。小小工地上,有了文艺生活的介入,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男女青年,谁都能当演员,谁都能成为演员的说唱对象。大家你追我赶,笑语欢声。工程的劳动报酬,打破常规,按进度记工分。不管你是谁,干出好的成绩,大家都记一样的高工分,家庭出身不好的,也一视同仁。有时候,在洞里拼一天挣到的工分,比在队里吃大锅饭挣到的工分多一倍甚至两倍,大大提高了大伙的劳动热情。出工闲暇,你可以自由上山,拾柴打枣什么的搞点小秋收。这样,探家时,能给家里带回一份意外的收获,父母和家人的脸上会多一份意外的喜悦。

钢炮哥能吃苦能出力,习惯起早摸黑,更有耐心有韧性。可以说,一个能成就事业的男子汉的优点,他都有。当工程进度遇到塌方或者什么难题时,他能接连跟班排险解难、几天几夜不睡觉。当你思想上遇到挫折或难题时,他会陪着你坐在月亮下、河水旁,一丝一缕地解开你心中的疙瘩。有他在身边,你就有使不完的劲。在他的带领下,大家都不愿意落后。谁都想当模范,当突击手……

有翟钢炮挂帅,工程进度顺利而且迅速,提前三年打通了老大难的隧洞,当年村党支部受到了县指挥部的大力表扬。

我在工地将近两年,没有见过钢炮哥往家里挑过一担柴。他常常忙得三五个月都顾不上回家一次。快到大年三十的时候,他给全体民工放假,让他们回家过年,自己则留在山上看守工地。他家里有70多岁的老人,4个孩子。寒冬腊月,孩子们有的连一双囫囵鞋都穿不上,他是怎么放下心的?做他的妻子真不容易啊!平时,我见了嫂子辈的,总是爱开玩笑,唯独见了他的妻子,没有了开玩笑的心情。她的名字叫白妞,经常穿着补丁衣服,常常满脸疲惫、愁容满面,给人说句话手里还带着针线活儿。她比别人都忙,都辛苦……但是,从来没有谁听到过她在人前埋怨自己男人的怨言。

……

土地承包以后,钢炮哥不再是非党员干部,他入了党,先后当上了村经济联合社主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来,由于各项工作成绩突出,上级选拔他到贫瘠地带花园管理区任党总支书记,把一个拥有一万多人的深山区的工作交给了他。

因为家里在大街上有门面房,我就开了一家照相馆。后来,我又连带开浴池、商店,成了生意人。

花园管理区有十几个村庄,方圆几十公里,是典型的深山区。这里经济落后,路险石多。上级派翟钢炮到这里主持工作,算是选对了人。我先是听说钢炮哥显了身手,同山里的人们混得特熟。后来,我去管理区的学校里给学生照过几次毕业照,一路上看到了不少变化——路比以前宽了,山坡上有果园了,牛羊比原来多了,等等。对于这些变化,我也没有往心上放。说实话,我经常想的是生意上的事,偶尔和钢炮哥聚到了一起,虽然还会相互拉拉手,问候几句,但没有了先前太多的话题。

一天晚上,钢炮哥来找我,说他要带管理区的干部到天坛山上玩,为了让大家有个纪念,要我陪同大家去摄影。我很高兴。想到天坛山是济源市新开发的旅游区,正好我还没有上过,真是观光、生意两不误,我就痛快地答应了。那一天,我们把天坛山上的各个景点都转了一遍,按照钢炮哥的安排,哪里热闹,我就在哪里给他们拍照,大家玩得很尽兴。当天夜里回到管理区,几个区干部都疲惫不堪地进自己屋里去睡觉。钢炮哥好像来了什么兴致,拉着我去大河滩,说是去聊天。

初夏的夜晚,河滩的石头被骄阳晒过,凉风习习,坐在上面很是舒服。月光下,我看到钢炮哥心情很好,特别有激情。他说他有一个思路,要对我说说,想听听我的看法。他说,你看王屋山景区搞得多好。我转了几次,想了好久,觉得我们这边的鳌背山、小沟背一带的风景不比那边差,只要我们努力去开发,发展起来的话,前景也会很不错……

我说,我去过小沟背,山清水秀,是不错。但是,跟王屋山没有可比性。他说,要说神话故事,鳌背山小沟背这边也有啊,我们可以整理,可以让它们对号入座啊!还有那边的一些硬件设施,不都是干出来的嘛!

我说:“你最好还是别瞎想了,这需要很多很多钱——你那是天方夜谭!”

他说:“我们想让群众彻底摆脱贫困,有这么好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想办法利用啊?想多了就会有办法。我今天就是要给他们几位一个启发,首先在我们干部心里要有想法,要迈开第一步。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身下的这块大石头太宽敞太可爱了……白天折腾了一天,我确实感到特别疲惫。钢炮哥所说太不着边际。我想,他什么时候也学会吹牛了。我身子不由一歪,躺在石头上睡着了……

……

翟钢炮认准了的事,不会因为冷嘲热讽就收摊不干。他用尽各种办法,把许多领导和社会上的仁人志士领进了小沟背,把小沟背推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让大家去验证。终于,他把邵原籍的精英们都聚集在他的周围。北京、上海、郑州的教授,市里、乡里有眼光有能力的头头脑脑们,都被他感动了。这些人,没有哪一个不是在翟钢炮的引领下,有时是手牵着手地攀崖登山。没有哪一个不佩服翟钢炮的坚强毅力和吃苦精神。大家都爱上了小沟背。这些人凝成了一股强大的热力,一年又一年地在孕育和推动着小沟背景区的成熟。

……

日月交替,世事更新。一转眼,多少年过去了。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由翟钢炮任董事长组织和牵头发展的小沟背自然生态旅游公司已经过了雏形阶段,进入逐步完善阶段。风景的独特和优美,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共识,美好的发展前景让人羡慕。人们见了翟钢炮,都肃然起敬,再没有人说他吹牛了。我几次见了钢炮哥,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多次由衷地对他竖起大拇指说:“钢炮哥,你真行!你们干那么大的事,兄弟没有帮忙搬一块砖,添一块瓦,心里太那个啥的……不是滋味了!”

钢炮哥每次都用手使劲地握了握我的手,即便什么都没说,我心里也热乎乎的……

这一年,大年三十下午。我一个人在商店里摆弄货架上的货物。商店的客源,本来就是中小学生,到了大年初一,孩子们兜里有了压岁钱,心里都惦记着我这里的玩具呀啥的,那些平常买不起的商品……销售的高峰期就要来了。

电话铃声响起,我一听是钢炮哥。他说:“你明天如果方便的话,陪我一起耍耍吧?”我说:“只要你一句话,我什么时候都方便!”他说:“那咱就这样说定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坐在商店里等。凭着往年的经验,孩子们等不得兜里的钱暖热,就会急忙忙冲到我这里来。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还在吵闹着,我真没有想到第一个进来商店的是钢炮哥。他精神抖擞,肩上斜挎着黄色挎包、行军壶和照相机。他进门先说新年好,然后就问我准备好了没有,准备好了就走!我一看他的行头,就感到和我昨天接电话时心里想的大相径庭。我原想,俺哥现在耍大了,应该是要请兄弟们喝一场的。要说也是,在他那里喝过,我也要回敬他一桌。大过年的,兄弟之间请客的事是绝对不能推辞的。你就是再忙,不就是一会儿的事吗。谁知道他这是要带我去哪儿啊?

我惊异地愣了一下,说:“钢炮哥,咱这是去哪呀?”

他说:“上山啊!”

我说:“这大过年的,上山干什么呀?”

他说:“摄影啊,干你的老本行去。咱们一块进山里走走吧——我们邵原能不能成为女娲神话之乡,鳌背山小沟背能不能成为这个远古神话故事的发源地,就差一步之遥了。政府有关部门,协调杨择令、翟明山教授,和上面的一些学者们,热烈地辩论和求证了多次。大家众口一词,都认为有理有据,已经报请上面,等待批示。大家都认为我应该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我不过就是把咱小时候听老人们讲的,鳌背山和小沟背的娃娃崖呀五色石的等等一些和女娲炼石补天有关的故事捋了捋,如实地同实物联系起来展示了一下。我和大家用各种思路,在各个景点,选各种角度,摄取了许多镜头,还总觉得不够全面,不够理想。我还想利用春节时间,带着你再上去转几天呢……”

这下我听懂了。我见过钢炮哥照的照片,知道他下了很大功夫,他的摄影技术已经很有水平,实话说不比我差。我看了看货架上堆堆摞摞的货,看看钢炮哥,说:“你怎么不早说啊——你看我这里,好多货都是新进的,都还没有来得及标价呢。我……我这里太复杂,不是说走就能走的呀……”

钢炮哥听我一说,仰头哈哈大笑起来。他说:“看看,是我把你这里想得太简单了!这一次我先去,反正我单枪匹马惯了——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我说:“我很想跟你一块去,你看,你看……”我送他到门外的大路上,一眼望见远处的大山上乌云压顶,我一把拉住他,大声说:“钢炮哥,你今天别去了。人们常说干冬湿年下,你看这天要下雪啦!”

他说:“下雪才好呢,正好在我拍的所有照片里,还没有雪景呢!”

那个大年初一,真是在天擦黑时下起了雪。后来我听说,山上是半下午就开始下雪的。钢炮哥虽然路很熟,但是雪底下是溜冰,在娃娃崖下来经过刀楞山的一个岔道时,他一脚踏偏,被脚下的溜冰送下了一丈多深的石涧中,后脊梁多处受伤,在下面挣扎了好长时间才爬上来。爬上来以后,他几步一歇,一步四指地往回走。他在山里的落脚点,多数时候在小沟背村党支部书记小元家。小元两口子经常在天黑时,到深山的路上去接人。因为平时好多时候,被翟书记引上山的人,别说黑夜里,就是白天在山上走路,也会胆战心惊。今天,他们做好了丰盛的年夜饭,在等翟书记回来,准备好好喝一杯。本来天下雪了,擦黑还不见翟书记回来,两口子就赶紧带着手电去接他。谁知道一接就走了十几里。在冰雪封冻的山路上,他们找到了负伤的翟书记……我当时想象着钢炮哥带着伤在雪地上艰难挣扎的样子,想象着那雪地、冰刀……我自己后悔得眼泪都出来了——我如果在跟前多好啊!我检讨来检讨去,确认自己就是让钱迷住心窍了。

……

又是十多年过去了。小沟背早已今非昔比。它已成功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行列,被定为“中国女娲神话之乡”的核心区,远近闻名。如今,谁都能看到小沟背的前景远大,谁都在为邵原人民的这一精彩之笔喝彩!这一笔是神奇的,豪迈的,是融合时代鼓点的啊!

2006年五一,我写了《时代还原了山河的美!》的组诗,发表在《济源日报》副刊上,歌唱小沟背。无疑是时代,是改革开放的大潮带给了我们发展的机遇。但是在老百姓的心中,他们记住了走在他们前面举旗领路的人。如今常听到老百姓说,没有翟钢炮,就没有如今的小沟背!

一天,我拿着题为《没有翟钢炮,就没有小沟背》的稿子,去见已年近八旬、身患绝症的钢炮哥。谁知,他看到题目就说:“不要写了,我就是一个农民,一个在上级领导下的普通党员,一个基层的党支部书记,所做的事情,都是应该做的。”

我说:“你还是市人大优秀代表,是在党领导下的带头人——就是走在大家前面的那个旗手!”

他说:“咱就说旗手吧,也就是一名战士。如果没有身后的首长指挥,没有身边的战友们拼杀,他一个人能行吗?为小沟背出了力的人多着呢。我们身边熟悉的且不说,翟明战、王原生(已逝)的付出,你可能会知道一些。你知道现已年过八旬,曾经为小沟背呕心沥血的杨择令、翟良山教授多少?你应该认识我市年逾八旬的老干部李菊月女士吧,但你绝对不认识金荣华、李文成、华仁奎这些重量级的角色。那些远在北京、上海,近在市里、乡里的专家和仁人志士们,他们有的是邵原籍的精英,有的连河南籍都不是。有的已经作古,有的现在坐在轮椅上,他们都为小沟背奉献了多少,你知道吗?”

不知道,我确实不知道。我说:“关于你的事我知道的也很有限。可我还是想写。你就给我一次机会,让我把这点事做成吧!”

钢炮哥仰面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仍不减当年的爽朗和蓬勃,使我忘记眼前站着的是一个患有绝症的人。笑声像高山上的瀑布,激荡着我的胸怀。我真想高歌一曲:

时代还原了山河的美,

人们记住了那些引领时代的人。

谁都知道,

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宝贵——

怎么能不热爱那无私的奉献精神!

是龙是蛇大家都会认得,

是烟是云人们都能区分。

即便是谁,

在久旱的田里洒过一滴甘露——

土地都会把那点滴滋润渗入心肺!

虽然你远不及神农氏尝草那样伟大,

更没有竖起像大禹治水那样的丰碑。

但事实证明,

他们的基因你身上都拥有——

你就是华夏优秀的子孙!

百姓都把你的艰苦创业说得特神奇,

上级屡屡表扬你

宣扬你无私奉献的精神。

可你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

啊,热泪滚,是因为有真心的感动,

因为你的付出已经侵入我的心肺 ——

你无愧于父老乡亲,无愧于人民,

你使我们萌生了更多对党的真挚敬仰

……

朋友,当你走进翟钢炮家里,看到那被灰尘覆盖的一摞摞奖章和证书时,一定想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吧。那你就迈开双腿,到群众中去采访了解吧。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和感动,会为我们家乡有这样的人而感到自豪。

赞美英雄,启迪后人。

青山永在,红旗飘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