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会议强调安全建设,将安全发展列为我国未来五年规划的重要目标。安全是发展的底气,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缺乏安全保障的社会发展,必将风雨飘摇,随时樯倾楫摧。因此,只有重视安全、巩固安全、维护安全,方能加快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救援力量是构成我国应急体系的重要部分,事关我国安全体系完善与否,故而,发展社会救援力量是加强我国安全与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在安全与应急领域,社会救援力量具备多方面功能。以桂林蓝天救援队为例,该救援队是协助桂林市政府处置应急事务的重要辅助力量。如2024年,桂林突发水灾,蓝天救援队组织有关成员协助政府应对灾害,为保障民众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桂林蓝天救援队除了协助政府抢险救灾,还具有常规安全保障、安全与应急教育普及、应急演练培训等功能。例如,桂林蓝天救援队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安全保障,维护社区活动安全有序进行;接受各类学校邀请,对学生进行自救与他救技能培训;配合桂林应急管理局开展相关应急演练项目;参与市区应急教育宣传,向民众普及安全与应急知识等。这些职能对保障社会安全,推进全民参与国家安全守护具有重要价值。
师范类高校是我国高校体系的重要组成,核心功能在于培养教师、推进国家教育事业。师范类高校参与培育社会救援力量,可推动社会救援力量的发展与进步。首先,师范类高校在法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有一定积累,能够对社会救援力量开展系统培训,帮助成员累积相关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完善成员知识体系,助推成员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化。其次,师范类高校师生群体庞大、知识技能覆盖广泛,通过与社会救援力量深度合作,既能成为社会救援力量的重要补充,又能以专业技能满足社会救援领域的细分需求。最后,师范类高校作为培养我国教育力量主阵地,通过与社会救援力量双向合作,可强化学生安全应急意识及专业技能,助力学生成长为该领域兼具理论与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步入社会后,可凭自身技能强化周边人员安全应急教育,形成“高校辐射学生、学生带动社会”的“社会共治型安全教育模式”。
总体而言,师范类高校参与培育社会救援力量,能够推动安全理念的全民普及,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安全意识与救援能力的公民,使全民成为国家安全的共同守护者,让全民参与国家安全治理成为社会共识。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