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它的色彩 ◆姚永刚 2025年11月04日 手机济源网

一直觉得,节气有时令性的标识色彩。这种色彩所潜藏的物语,既抽象又具象,颇有修辞手法里的通感意味。九九重阳,对应着七色中的黄——是那种金灿灿的黄,既沉着沉稳,又活力满溢。

时值丰收之季,万物勃发生命的灿烂。众香国里,金黄的色彩,自然而然就具象到了菊花。对,是黄色的秋菊。历经风吹雨打和骄阳曝晒等多重磨难,菊不改初心,越是命运多舛,越是坚韧坚强,一旦天时之利来临,即粲然绽放积淀一生的美。这种美,华发而素洁,不事张扬,契合君子品格。这个“花中君子”,原本是自然界普通的草本植物,因为生长习性等天然优势,就被赋予了特定的精神内涵,引申出吉祥长寿、素雅高洁等诸多美好的寓意。

菊花,不仅可提供视觉享受,更有着陶冶情操、修养心性的精神审美价值。菊的生长过程,如同人的心路阅历。饱受千难万苦而坚贞不渝,高风亮节,值得敬佩尊崇,值得观赏赞赏。重阳节里赏菊花,便渐成习惯渐成习俗,且被引入了对长者的感恩敬仰和延年益寿的美好祈愿等人文关怀,代代承续,嬗变为一种优秀传统文化。

——重阳的天光里,于丛丛金黄中逍遥徜徉,泰然自若,笑盈盈里菊香飘,其情其境想想就富有雅趣。聪慧的古人,太懂得享受生活了。如此,重阳节在生态和谐的心灵体验之上,又增了几分诗意和浪漫的气质。

重阳赏菊,赏的是生活的安逸悠闲,赏的是世事的云淡风轻,也赏出了许多经典诗作。“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甘顶风霜枝上老,拒随枯叶伴旋风。”这些名句,既是胸臆的吟咏抒发,亦是品格的慷慨赞颂。还有“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不过是寻常的花开花落,却被曹雪芹在菊花诗会上通过贾探春,植入了戚戚的忧思愁绪,哪里是在写菊花,分明是在暗示家族的残局,真是巧极妙极。“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更是别出心裁,借菊抒发伤时感事的情志,把重阳节过出了边塞的风味,过到了更高的境界。

重阳的金黄色彩,有着出类脱俗的个性,乐观、向上,养眼暖心,一如爷爷的禀性。虽是爱人的爷爷,和我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因为豁达大度、达观乐天而被我视为至亲来敬重。

可能是戴着一副眼镜的缘故,在众多的晚辈里,我格外受爷爷抬爱。无论是在老年公寓,还是在家里,只要我在场,他便刻意避开众人,悄悄拿出特地保存的杏仁桃仁巴旦木之类的坚果或糕点,偷偷硬塞给我。这些小孩子们喜欢的吃食,他丝毫不容我拒绝,全然不顾我年近半百。他那认真决绝的表情,还有使出的保密的眼色,让我哑然失笑,也让我多次想哭。

爷爷对瞅准的事,说一不二。晚年,他执意住进老年公寓。原本以为他会种种不适应。岂料白头翁入老人群,他如鱼得水,整天棋牌麻将,乐不思蜀,把氛围搞得如菊般活色生香。接他回来小住几日,那些老爷子老太太因想念而失落得如隔三秋。此事让我们明白,所谓孝顺,就是适度尊重顺从老人的抉择。心平则气顺,诸事也就遂了人愿。

四世同堂,20多口人,平时难得一聚,只在爷爷生日才热热闹闹地挤满庭院。一贯平淡如菊的爷爷,在生日宴上分外出彩。精神矍铄的老人,玩起拆白道字,双关互文,俨然一个老顽童。外人问起健康秘诀,他脱口而出:“我啥都不管。”

他的“啥都不管”,其实就是心里不藏事。心无挂碍,自是宽宏大量,体健如岱,自得其乐。这才是安度晚年的大智慧。表面上貌似事事漠不关心,实则默默输出着大爱。他把一个阅尽半个多世纪风云变幻的离休干部的人生经验,把一个“光荣在党70年”的老党员的深厚情怀,融入日常生活的细微琐碎里,并勤力而为,躬身践诺。这种菊香一样绵绵脉脉的关爱,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着家族里的每一个成员。素简立人,孝道传家,成为共同的意识和自觉的行动。

巧合的是,姑姑名字唤作菊,是不是也寄托着爷爷的某种期许呢?我妄加揣测。

爷爷在95岁高龄,化作一枚落叶,回归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王屋山下的黄河岸边,重阳前后,坡坡岭岭的田垄遍开菊花。这些自然生发的精灵,深扎大地,惜时如金,在大好秋光里认认真真地竞相绽放,黄的、白的、紫的,点点成线,聚拢成片,把广袤的田野变成了浩瀚的星空。那最灿烂的一颗,许是爷爷的笑脸。

——这不也是重阳节一种深沉厚重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