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对大件物流的新机遇 林兰刚 谢兴国 魏雅江 2025年11月04日 手机济源网

引言

战略腹地具有承接产业转移、保障资源供给和增强战略纵深等功能。随着战略腹地建设推进,大件物流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能源装备、重型机械等关键产业备份,腹地大型工程项目落地和国防建设催生了对大型设备、超限货物运输的刚性需求。多式联运、数字化技术等新型技术推动大件物流向区域协同化、绿色低碳发展。大件物流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亟须对区域协调与地理环境问题、成本与效率矛盾问题以及安全与环保压力问题作出有效应对。

一、战略腹地建设带来新机遇(一)政策加持各级联动

国家战略腹地是邻近国家级的极核或先行地区,拥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产业承接能力,能在一般或特殊时期支撑总体经济运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资源供给及保障生态安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发展的内陆纵深区域。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拉开了战略腹地建设的帷幕。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2023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区域协调发展上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2023年12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明确提到加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协同联动,携手建设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2024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到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西南内陆,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是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作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2025年1月,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积极参与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机遇,加快推进2个国家重大产业备份项目建设。2025年3月,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任务中指出了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发展空间布局的任务,发展战略腹地。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时,强调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关键产业备份。

从国家到地方各级规划与政策表述中,战略腹地建设与关键产业备份被置于显著位置。明确的政策导向深刻揭示了推进战略腹地建设是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必然选择,彰显大件物流企业发展的深远意义。

(二)市场需求激增

全球产业链重构加剧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不稳、不强和不安全风险,凸显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先进性短板。在国家意识到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后,产业备份的需求开始激增。

战略腹地具有承接产业备份的能力。国家战略腹地担当维护国防安全和产业安全的时代使命,当前从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出发,打造战略产业备份基地符合国家战略腹地的发展能级定位,是培植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点。大件物流行业建立起了东部核心区与腹地之间的通道走廊,支撑起产业跨区域转移。

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推动大件运输市场进入高速扩张期。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期间,中西部腹地现存的大量旧设备需要更新换代。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通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到要实施设备更新行动,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国家政府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中西部腹地化工、机械和电力等重工业所需的大型设备更新改造促使大件运输需求急剧攀升。

我国中西部风电、火电和水电资源丰富,同时中西部正处于腹地建设时期,其广阔的土地资源与发展空间,与新能源项目对用地的大规模需求高度契合,为大量发电站的落地建设提供了关键支撑。2022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同时也强调要保障新能源发展合理空间需求,提高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新能源迅猛发展映射出大件运输市场的繁荣。

二、大件物流SWOT分析

基于战略腹地建设的政策背景,对大件物流行业进行SWOT分析,进一步分析大件运输的基本情况。

(一)优势

大件物流是建设中西部战略腹地的前提保障,在战略腹地政策的引导下,沿海集聚的制造业向腹地转移,军工、能源、化工等重工业产业备份依赖大件物流行业。大件物流拥有独特的政策赋能,腹地的地方政府出台专项文件,简化大件运输的审批流程,提升运输效率,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提出了《四川省大件运输“一件事”实施方案》,通过对审批流程各要素整合、流程再造和信息共享,实现办理大件运输许可模式集成化、方式多元化、流程最优化、材料最简化、成本最小化。大件物流具有适配复杂场景的定制化能力,区别于普通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针对“特殊货物属性”的专业化解决方案,可满足不同产业的精准需求。

(二)劣势

基础设施适配性瓶颈尚存。在中西部盆地、山地等复杂地质条件下,多式联运的衔接设施仍显不足,这些都会影响大件物流的运输效率;协同化程度不高,跨省份的审批程序和运输管理规则等尚未完全统一;数字化技术未获得推广,信息数据接口、各区域数据共享等有待提升;专业人才短缺,在战略腹地区域内运输存在复杂多变的情形,需要大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还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这类人才相对稀缺,可能会影响运输的效率和成本。

(三)机会

企业需求增加。产业备份带来持续需求,给大件物流企业带来新的活力。沿海大量的基础工业向腹地进军抢占先机,在中西部进行核心产业备份,保证供应链安全,而这为大件物流产业带来了大量机遇;为应对国际严峻形势,扩宽战略纵深,大型企业在中西部开始布局,给大件物流带来了活力。

运输设备更新换代。战略腹地建设推动了大件物流基础设备和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更新升级。大件物流亟需跟随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创新大件运输设备,推行数字化技术驱动大件运输升级。

运输模式创新。传统大件物流过于依靠公路运输,运输模式单一,在战略腹地建设的背景下,大件物流开始探索多式联运来突破传统模式。多式联运在政策推动下,未来将是大件运输降本增效的首选模式。

(四)威胁

一是综合运营成本压力。复杂地形地貌、长距离运输和安全要求,都会推高燃油消耗、设备维护保养、人力成本以及特种装备的研发采购成本。如何有效控制成本,实现降本增效,是保证大件物流行业未来长盛不衰的首要问题。二是设备安全。随着新能源设备的不断研发,设备的安全也逐渐被大件物流工作者关注,如何解决氢泄漏、氢脆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三是日益严格的环境合规要求。在国家“双碳”目标下,传统大件运输高排放运输方式面临限制。

三、总结与建议

在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与关键产业备份的宏观背景下,大件物流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一机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持续加码的政策支持为行业提供了明确导向;产业西迁、设备更新与新能源建设催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多式联运与数字化技术正推动运输模式创新升级。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行业面临着中西部基础设施适配性不足、高昂运营成本与运输效率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安全风险与环保压力的多重挑战。

为承接这一历史机遇,在基础设施方面,应着力打破区域壁垒,统一标准与审批流程,构建协同高效的综合运输网络;在运营模式方面,需通过政策扶持、技术赋能和组织创新,多措并举破解成本与效率的矛盾;在安全环保方面,则要加强技术研发与监管创新,推动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大件物流必将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林兰刚系四川省大件运输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谢兴国系湖南电力物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魏雅江系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