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绿茵种业:二十五载深耕“农业芯片” 创新书写新时代种业华章 本报记者 王莉 2025年11月04日 手机济源网

“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种业安全的殷切嘱托,正是河南绿茵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茵种业)发展的核心航向。25年前,董事长侯三元带领8名员工,紧抓国家种子企业体制改革机遇,将蔬菜制种与王屋山区独特地理气候深度绑定;如今,这个曾经的小团队,已成长为全球十字花科蔬菜制种领域的领军者,用“一粒种子”撬动济源农业转型升级,为民族种业振兴与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25年前,我们连固定办公地都没有,如今,3万亩制种基地遍布济源、云南,种子能种出3000万亩商品蔬菜。”提及规模变迁,侯三元的话语里满是感慨。25年来,绿茵种业以“专业化制种”为锚点,完成了从“小作坊”到“产业龙头”、从“偏安一隅”到“种遍天下”的跨越,一步步铸就全球种业标杆。

在基地布局上,绿茵种业构建起“双核心+广辐射”的制种网络——在济源建立150余个基地,在云南布局65个基地,建成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基地年产能达280万公斤,白菜、甘蓝、萝卜等传统蔬菜种子占全国大宗蔬菜种子市场份额的30%,所产种子可满足2.5亿人年度蔬菜消费需求,相当于撑起全国十分之一的“菜篮子”供给。

业务版图的扩张同样亮眼。绿茵种业从“南方一家客户”起步,产品逐步拓展至30余类、600多个品种,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的核心合作伙伴;同时敲开国际市场大门,与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订单生产”关系,真正实现“济源种、种天下”。如今,绿茵种业已推动济源成为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同时绿茵种业也荣获了“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称号,稳稳跻身种子基地建设“国家队”,让“绿茵”成为世界专业化蔬菜制种的金字招牌。

(下转第二版)